224.第224章 笑得合不拢嘴[第2页/共2页]
只是不晓得桑苗钱和蚕种钱要多少?这但是还没给钱的。
客商们不晓得的是,乐途县的统统农户,家里头的老蚕上蔟的时候,上的都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做出来的方格簇。本钱固然比较高,但是摘出来的茧却要好很多。
哪怕算上最后蚕在簇上吐丝,完整不消人去办理的时候,从把蚁蚕拿回家,到最后收成,也不过才一个月摆布的时候。
客商们遵循乐途县那边传出来的时候过来,大抵就等了两三天,就陆连续续的,有人背了蚕茧来卖了。量少,不过质量倒是真不错。几近都是又大又白净并且还均匀的茧子,都能和湖州最好的蚕户家中养出来的蚕的茧相媲美了。
但是,看着不像啊……
莫非是因为少,以是做得详确?
固然是住驿馆,可一日三餐老是要费钱的,对于小贩子来讲,这也是本钱。幸亏本年乐途县的蚕茧少归少,但是收成得还算划一。
不过,因为是第一年,加上杨绍林也没有坦白过乐途县这边夏茧较少的启事,以是来的客商并未几,只得三人。并且都是气力小,本钱少,在别的处所不轻易收到茧的小贩子,杨绍林为了表示诚意,将他们都安排在了驿馆里头。
也就是说有福家里头的蚕茧终究卖到了三十五文一斤。统共买了一千九百多文钱,也就是说,只差几十文钱,就是二两银子了。并且,县太爷但是承诺过,他们选出来做种的蚕茧,衙门里头会遵循最高的代价来补的。如许算起来,起码就有二两银子了。
客商的代价出得固然不算高,但是乐途县这些老百姓却很满足。
因为他们的桑树都是种在土边田边的,几近能够说是没占地。并且因为量少,饲喂起来也不如何费工夫,抽暇便能够喂了。哪怕最后四眠起来的五龄期,也不过是专门让家里的一个孩子或者白叟去摘桑叶罢了,底子就没如何迟误工夫。
也是以,在杨绍林拎着酒进门的时候,他们才没有过分错愕。
高傲齐建国以来,乐途县就有种桑,种棉,种麻的农户少的题目,太祖天子三令五申,衙门官员强行命令,哪怕是以罚绢、棉、麻等体例,都没能让乐途县的老百姓改种桑、棉、麻。
并且这些蚕户不晓得是事前得了提点还是甚么,他们都没有把次茧和其他好的蚕茧异化在一起,而是拿个小袋子装了,拎了来。
如果能把家里头那些不如何产粮食的旱地拿来种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