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以诗会友[第2页/共2页]
牛车来到船埠,两人朝下头海岸看去,忍不住赞叹,这船埠比梅岭县的大多了,上面能同时逗留五艘大船,另有密密麻麻的夫役工,全数鄙人头搬运货色。
并且即便是散卖,在余城也是极其吃香的,凡是买大米的多是富户,他们一上来就是好几袋的扛走,家里多有下人,又有驴车,便利的很。
到这儿苏宛平才晓得这位青衣公子叫赵朋远,是项城粮商之宗子,本年个十八岁,而这位白衣公子就成心机了,此人本年十七岁,边幅上比赵朋远更加超脱,他叫钱木,竟然跟赵公子一样是赵府小主子。
第二日苏宛平和时烨筹算去船埠看看,两人交代苏义留在堆栈,别出门了,等考完后,他们再陪弟弟出去转转,明个儿就要下考场,也叫苏义养精蓄锐。
分歧姓却同为赵家小主子,但是赵朋远叫他不是表兄弟干系,反而叫喂,或者直呼其名。
苏义红了脸,回身仓促往外走。
苏宛平和时烨在船埠走了走,体味了一下行情,特别是去问了一下布料的行情,却发明这一艘大船运来,不是那种做大买卖的,人家底子不会理睬。
然后又买了一些吃食点心带了返来,天气尚早,回到屋里将东西放下,可弟弟却未曾见到,时烨出门去刺探,得知弟弟在四楼与几位考生一起吟诗作赋。
一顿饭吃完,三人筹办出门转转,那青衣男人倒是起了身,“苏公子且留步。”
时烨扬起唇角,俯身含上她的唇瓣,那暖得有些发烫的触感便两人都有些心动。
昨夜苏义留下,与堆栈内的各位学子打过交道,都是这四周过来的富商官吏之子,恐是这福来堆栈中出过很多秀才的原因,到今个儿再住店,早已经没有了空房。
因而交代了弟弟,两人便上街了。
苏宛平看中了几款布料,这一次来保昌郡不轻易,她便想着给家里人扯新布做新衣,因而给时烨选了一套松花色的,给傅氏选的是藕荷色的,弟弟的倒是天蓝色的,本身的是葱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