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农夫三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93.猢狲[第2页/共3页]

出继以后,名义上袁谭已经不再是袁绍的儿子,而是侄儿。可骨肉毕竟是骨肉,袁熙无人主之姿,袁尚遭大挫令人绝望,袁谭却在任青州刺史期间甚得民气,政绩甚佳。公道来讲,三子中最合适在眼下危局中担当后嗣的,还是袁谭。

或许立袁谭嗣后,袁绍是还防着归邺城前再出不测。

袁绍已大失民气,再经此惨败,连荀谌都改投邓季。见本初真不见怪荀谌,一二日以后,还随逃至河南的部下中,武将冯礼、张顗,军中参赞阴夔、尹楷、李孚、梁岐等皆愿留司州。

荀氏八龙之一。荀衍、荀谌、荀彧的父亲荀绲为攀附权贵,同意唐衡这门婚事。为此事,荀谌多次禁止父亲,又劝说荀彧勿娶,但都未果,终究这奸宦之女还是做了他的弟妇。

田丰等之前已共议,立国后,要将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郡撤掉,右扶风大半划给天水、武都,再将剩下的归并为长安郡,以邓芝为郡守,杜畿、韦康都要到朝廷中心任职。

可袁绍挑选袁谭,对审配来讲就是最卑劣的局面,并且还是在邓季等当场做见证的局面下。

自荀彧领家属改奔曹操,身为荀彧远亲兄长的荀谌不肯负背主之名,一小我独留在邺城,只是他的身份已难堪之极,袁绍虽表示漂亮不见怪,却再可贵之前那样的信赖。要知本初当初求入主冀州,还是荀谌以口舌压服韩馥让位的,就如许一名功高劳苦之辈,在邺城却已被边沿化好久了。

可不管如何,投袁绍之初,审配就因傲慢无礼被袁谭恶感,以是才挑选去支撑袁绍宠嬖的袁尚,而后便一向与袁谭作对不休,最胜利的作为是说动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

自晋阳遭俘以后,袁尚已不得再伶仃领军,只好借此次出兵死力拉拢文武,李孚、阴夔等人挑选改投邓季,他在河北的权势再跌落很多,今后靠甚么去和袁谭再争?

为袁绍操心清算残局,还得繁忙自家立国之事,时候过得缓慢。

麾下人才又一次大流失,不过此时现在,袁绍一概不禁止,全听任自在,并承诺随后送其等家眷与愿来的族人南下。

荀谌是曹营首席谋士荀彧的远亲兄长,本王谢高士,又退隐袁绍日久,历事精干,再如新退隐者委任县令之流的官职完整说不畴昔,现在新元正缺人用,得他来相投,邓季天然欢乐,急送信往雒阳请田丰等决计。

现在迫于情势与邓慕安缔盟,本初又同意将改投邓季者家眷送至司州来,底层兵士、民夫就稀有千人不欲再随他北归。

袁谭本来就很恶感自家的,待本初身亡,他即位掌权今后,能漂亮不算昔日这么多旧账?

审配表情大坏的启事,倒并非只是上面的文武投邓,而是邓季贼厮竟然逼袁本初当场立嗣,并且本初挑选的还是并不在场的袁谭。

本初立袁谭为后嗣,审配的愤怒乃至还在袁尚之上。

君子当温润如美玉,繁华繁华难污其洁。

就算到了此时,他也是来劈面向袁绍面请告别,交代清楚,并非暗自背逃叛主的无德之辈。

此次出兵攻曹,袁谭为左路,袁熙为右路,袁尚随中军。袁熙不参与后嗣权之争,常日根基不拔擢亲信,此次败逃至河南,荀谌以外文武挑选改随邓季的都受过袁尚拉拢,已经对他大有好感的,乃至有的已经透露过心迹。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