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借古谈今[第2页/共4页]
黄晓晓点点头,清了清嗓子,“我这个话本讲得是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故事,讲得是我大宋仁宗年间,冯京连中三元,而后宰相嫁女的故事,冯京本是天上文曲星君下凡,为着帮手我大宋国运昌隆而来,而后为官清正廉洁,广上诤言,实为我大宋贤臣,这连中三元本就是希奇事,也是天上文曲星君见大宋富强,帮手前来。”
黄晓晓双手颤抖捧着谢凌的荷包,阿谁荷包精美华贵,月红色的锦缎,上面绣着凤鸣两个字,她的眸光最后落在那两个字上,久久不能移开,感念小衙内的一片拳拳之意,又想着三日以后殿试上他没法问卜的前程,心中忽冷忽热,几如炎暑跌落寒冬,又从寒冬重回炎暑。
黄晓晓叹口气,眼泪汪汪,“沈都头,不是我不讲,实在是我表情沉闷讲不下去了,我好久不见到蔡府小衙内,不晓得他当今如何?想起他之前最喜好听的也是这段,一时感到颇多,就讲不下去了。”
霍思彦接过册子,看着上面鬼画符一样的字,嘴角抽了抽,“小乙,不如你将内容讲给我听听吧。”
她想到那日城门口相遇,阿谁军士对本身说的话,俄然灵机一动,现在这个环境,或许贩子坊间真的有些甚么传说传到朝廷耳朵里,或许会有甚么用处。
黄晓晓心中难过,他果然在殿试的时候谏言治国十策,想必惹得天子大怒,被打入天牢,小衙内自小繁华出身,监狱这类处所,连本身这类人都惊骇不已,他又如何能接受的了?
黄晓晓狠狠瞪了他一眼,“师父,您年纪也不小了,不要胡说话,我和小衙内甚么干系?亦师亦友,君子之交淡如水罢了。”
谢凌摇点头,“天子大怒,又有何计可施?我已将存亡置之度外,随它去吧。”
沈都头大骇,他对孙悟空的崇拜之情早已超越六合君亲师,如果孙悟空被那厮写死了,本身今后的人生另有甚么兴趣,去他娘的,归副本身无依无靠,被放逐就被放逐吧,也好过孙悟空死去。
谢凌悄悄地坐着,任凭黄晓晓为他梳理头发,蓦地感觉脖颈一滴温热,心中一动,忍不住伸手拉住黄晓晓,将她揽在怀里,四目相对,望着谢凌轻柔的眼神,黄晓晓心中更加酸涩,谢凌拭去她脸上的泪滴,“小乙,对不起,惹你悲伤了。”
黄晓晓点点头,立即奔了出来,跑到最内里,她深吸一口气,用钥匙抖抖索索的翻开门,触目所及,心中一阵抽痛,昔日阿谁清雅无双贵气逼人的少年,身带重枷,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盘膝坐在一堆稻草中,唯有那双幽深清澈波澜不惊的凤眸,模糊看出昔日风华。
青衣小厮接过信函一愣,霍府中的人对于霍思彦的笔迹还是很清楚的,清秀的正楷小字,恰是霍思彦亲笔所书,赶紧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一起出来,客堂稍等,我去奉告我家先生。”
黄晓晓走出内里,见到沈都头焦心的看着她,“快一些,调班的人顿时就要来了。”黄晓晓赶紧站到他身后,果然不一会几个牢头从内里仓促出去,嘴里还咕哝着,“来的迟了些,都头必然大怒。”未曾想到沈都头驯良可亲的望着他们,嘴里念叨着,“你们辛苦了。”
黄晓晓眨眨眼,这但是李逵赶上李鬼了,人家正宗的关门弟子在此,本身算是哪根葱?幸亏她筹办齐备,立即从怀里拿出霍思彦的保举信递给小厮,“你看,我是不是霍小先生的关门弟子?”
天刚亮,黄晓晓已经在河坊街的霍府等待多时,她捧着一卷书册在门口走来走去,日上三竿,终究比及一个青衣小厮翻开门,她一个箭步上前,“这位小哥,我是霍小先生的关门弟子黄小乙,费事你通传一声,说我有事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