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能源:中国经济的机会还是陷阱(2)[第4页/共4页]
碳排放的订价权之争
李银:尚德有本身的技术,它本身搞研发。
李银:下一步另有一个担忧是抵消耗者的转嫁。举个例子,您在中国香港坐过航班到英国的伦敦吧,它阿谁来回的航程大抵是1.198万千米,如果按欧盟的ETS――欧盟的排放买卖机制,一个搭客得付24.25欧元。那如果以国泰航空这个航班来计算,它每周有4班,统共要付出37.5万欧元的碳排放用度,换成群众币就是365.7万元,那这个用度不转嫁给搭客,它还无益润可言吗?
李银:中国已经警戒到了,现在开端说产能多余的题目了。
王牧笛:讲圆了以后这股价就上去了。
王牧笛:你看我这有一组数传闻:全天下其他国度统共就有七八家多晶硅制造商,中国有四五十家;其他国度统共有七八家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商,中国有两三百家。这个行业现在是高风险、高投机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