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愁南喜[第2页/共5页]
…………….
“臣等谢陛下恩情。”阁臣们见礼谢恩,在早已摆好的椅子上恭谨就坐。
有财力,有底气。或者说是着眼长远,先缓后急。这些政策本已制定完成,但战役期间,也是留有施恩的空间,以是直到现在才正式推出。天然,结果和影响是极好的,立时便为朱永兴博得了无数的赞美之声。
但现在,机构临时归并,一是精简,二是某些事件还未做大,轨制还未完美,还没有伶仃划出的需求。
因南边粮运断绝,北都城内粮米不能自给,粮价飞涨。浅显的布衣百姓早就不能充饥,连满人的铁杆庄稼也保持不了太久了。除了夺回江南,便只剩下了在北方加赋增税,满清的颓势更显,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礼部:暂含外政司。教诲司,民政司,民族司;尚书:陈绍愉;
实在对于这早朝,朱永兴感觉感化不大,并且很折腾人。据大明会典记录:早朝时,大臣必须半夜起床,凌晨三点,大臣达到午门外等待。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步队;到凌晨五点摆布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然后,百官顺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凡是,天子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首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遇与皇上对话,大臣向天子陈述政务,天子则提出题目或者做出答复。
浙江、江西、湖广,以及南直隶的一部地区,本来便没有了漕粮的承担,又一下子减免正赋的一半,不管是豪绅、地主,还是浅显百姓,都是欢乐鼓励,齐赞圣上仁慈,爱民体民。
圈地、加赋已经获咎了布衣百姓,这又要把富豪士绅都获咎光吗?索尼沉吟不语,可又没有别的体例,忍不住一阵狠恶咳嗽,脸憋得都紫了。
“首要的是不泄气,不畏敌如虎,不闻风丧胆。”索尼扫视了一下另三位辅臣,说道:“当年太祖、太宗时,我们满人只踞辽东,也没有甚么江南、漕运。可还不是直取天下?失之未为祸,得之未为福。只要我们同心协心,能够把眼下的难关过了,这天下大局啊,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拔除新光复区的匠籍轨制,将各种手产业工匠,编入民籍,也就是说,打消了匠籍要按当局规定服劳役,或者交纳班匠银代役的轨制。从而使手产业者摆脱了人身的节制,无益于促进手产业的生长。
为表扬军功,在籍兵士按退役年限,别离赏功田十亩、五亩、三亩,每亩地若折算银两的话,起码也要两三两银子,也就是说,每个兵士起码获得了六七两的赏钱。这还不包含一些立有军功的兵士获得的分外犒赏。
苏克萨哈提出的建议本来很好,但在鳌拜听来,倒是暗射他要与正白旗换地一事,是以不悦而加以讽刺。
先说夺回江南,清廷倒是不竭增兵,但荆襄对河南、陕西构成威胁,不得不防;明军以数军兵力会聚在长江中下流,使得清军又要防备其沿运河水陆并进;另有四川,巡抚高超瞻也急奏增兵,不然有被明军霸占保宁,进逼汉中的伤害;北方本地也要加强防备,特别是天津,如明军以海军之威,在此两栖登岸,便可威胁京师……
“可造火炮,打制鸟枪。”索尼说完亦是皱眉,这破钞定是很多,该从那边筹措呢?要说清军中火器最多的,还应属三藩,可三藩尽灭,丧失惨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