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页/共2页]
宗子尚之信还在北京,与吴应熊一样,是人质。因为尚之信脾气暴躁,虽勇却莽,不为尚可喜所喜好。次长尚之孝则慎重孝悌,又久侍身边,甚得尚可喜宠嬖。兵凶战危,尚可喜当然不肯等闲让儿子冒险。
“何事?”尚可喜也看到了,沉声问道。
十月初二,新晋凌海伯陈上川率舰船五十余艘,突入珠江口。此时,沙角、大角、虎门等炮台只具雏形,纵有火炮,也数量未几、机能不佳。舰队溯江而上,摧毁沿江的衰弱抵当,直逼广州,并发炮轰城。
……………
尚之孝张了张嘴,把话咽了归去。肇庆之战时,尚可喜便迟迟不敢率主力赴援。惊骇背叛的潮州郝尚久率部破釜沉舟趁虚西攻广州,那么,他就将在肇庆重蹈孔友德桂林之战的复辙。反过来,他即便镇守广州,也会担忧主力赴援后所遇的伤害。就象新会战役。用时半年之久,几度危在朝夕,尚可喜仍然不敢率主力声援,而非要比及满洲兵达到才一起行动。
究竟上,充分阐扬海军及海运的上风,使东交战役事半功倍,战局也产生着令人目瞪口呆的急剧窜改。
“父王深谋无虑,调剂有方。”尚之孝恭敬地说道:“苏利叛贼,亦不能任其逞狂。不若孩儿――”
起首,进犯的速率不是很快,只是在海军得胜后,才有了些许加快推动;其次是尽量不分兵,对北部的梧州、肇庆临时置之不睬,始终保持着锋锐的兵力上风;最后一点或许能在某些方面申明上述作战战略的根据,那就是弹药物质补给大部分靠海运,因为战线拉长被堵截粮道的伤害大大减少。
尚可喜思考了一下,终是叹了口气,说道:“幸亏吾已派兵前去新会,再派人知会总兵许尔显改道声援,当无大事。嘿,伪王定国曾在新会惨败,今时亦适时敌铩羽而归。”
“父王是担忧高州?”尚之孝踌躇了一下,又不太肯定地说道:“既然广州无虑,我军当起主力西援,与明军决斗。只要挫败陆上明军。敌之海军亦不过骚扰。”
十月初四,光复了雷州以后的明军重拾守势,进逼高州。开端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