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悲观,惨淡[第1页/共3页]
“给他还不如给明国,争夺能够媾和。”泰必图皱着眉头,“明国逼迫得太紧了,底子没有喘口气的时候,更抽不出人马去援助凭借我们的蒙古部族。布尔尼敢这么放肆,估计也是看到了我们腾不脱手清算他。”
孝庄笑了起来,说道:“我的儿,如果只年纪大,那还怕他何为么?”停顿了一下,孝庄的神采慎重起来,“满人以不敷百万而能囊括天下,皆因汉人不连合,一盘散沙的原因。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这些汉人天子都不可,都不能拔乱归正,收拢民气。而这个昭武帝,光凭他能把大西军、大顺军、原明军统合起来,步步强大,迫降吴三桂,就岂是易与之辈?传闻汉人都传他是天降贤人,这话呢,倒也不过分。他呢,因时际会,也因为他的才气,成为中外所望,也并不满是幸运。”
“科尔沁等部都是废料,竟挡不住布尔尼的乌合之众。”鳌拜忿忿地骂道:“俄尔哈也是蠢货,那么多的火炮,就让明军这么一步一步地压到锦州。”
对于布尔尼派来的秘使,以及讨取传国玉玺的要求,鳌拜是嗤之以鼻。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更不是察哈尔部凭虚声望吓和几句谎话便能使大清屈就的时候。
“鳌公息怒。”济世陪着笑容安抚了一句,沉吟着说道:“现下最要紧的是把军队尽能够安然地退返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离海呀、江河的远些,明军便没法发挥甚么登岸绕袭的把戏,这亏呀,我们吃了好几次了。退到本地,四野茫茫,明军便要花大力量建立粮道并确保无虞,而八旗马队,便又有了用武之地。”
“万岁,谎言实不成信,实是伪明用心传播,以使朝廷高低相互猜忌,君臣离心。”索额图晓得此时得说话了,让这个小屁孩持续胡说下去。便真的要祸起萧墙了。而满清个人,却再也经不起内哄了。
杰书等人不吭声,现在的朝政都由鳌拜把持,火线兵将畏死倒不必然,若说到火线批示失误,那岂不是鳌拜的任务?
索额图偷眼瞅瞅四周,见没人答言,便开口解释道:“启奏万岁,本日之明军不比昔日,谓之兵精粮足亦不过分。且所采纳之计谋非常暴虐,欺我满大家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的便是耗损的心机。以是,纵是以一换2、换三,也是我军先支撑不住,而明军却可不竭增兵。”
“虚言以诈,布尔尼当我等是三岁孩童吗?”议事厅中,鳌拜和亲信们正在商讨着军国大事。
“鳌拜已经坐大,孔殷间难以制之。”孝庄摇着头,沉吟着说道:“四大辅政已去其二,遏必隆又党附鳌拜,这就是个困难。有祖制在,皇上未亲政时,朝政由辅政大臣全权措置,这也是名正言顺。”
“秘信竟不署名,可见布尔尼毫无诚意,他还要依托明国,以是不想落下甚么把柄。”班布尔善带着讽刺的神情,手指叩击着桌案,嘲笑着说道:“传国玉玺白给他?这梦做得挺美呀!”
“传闻汉人几百年出一个贤人,或许就下落在他身上。”孝庄沉吟了一下,说道:“现下的情势很伤害哪,精干都在火线,一场大败便足以伤筋动骨。如果不能战而胜之,光对峙就能耗尽满人的力量。以是,畏缩实在也不失为长远之计。”
“皇祖母,鳌拜擅权欺上,视朕如无知顽童,若拖延光阴,必是操莽之辈。”康小三气呼呼地推开面前的点心盘,“朝廷大事都由其自决,朕只是个聋子的耳朵。”
“退回建州,实在不可就退到宁古塔。”孝庄绝决地说道:“现在的大清唯有韬光养晦,最好与明国媾和,以待东山复兴,先祖,不是如许过来么?明军海军强大,几番得胜皆是难以抵挡其突袭。退到本地,明军便形同断了一条腿,越深切,其粮道越长,运输越难,马脚越多。关头是要保存住气力,有与明国耐久周旋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