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讥讽[第1页/共2页]
“潮州一地怕是不敷吧!”朱永兴早有筹办似的拍拍桌案上的舆图,表示陈、冯二人上前旁观。手指在舆图上划了划,“饶平、东山、云霄、漳浦四县如何?如果延平藩下兵强马壮,便是把漳州一并拿下作为就食之地,孤王也无不允。且还会派出得力官员管理处所,使藩下兵马无粮饷之虑。”
恭贺大胜,献上贺礼,这些大要上的事情畴昔,两边很快便谈到了正题。陈永华和冯锡范底子没再提忠勇侯陈霸的事情,之前补上的调兵谕令已经让郑家晓得了朱永兴的态度。有台阶,给面子,在东征大胜以后,再说这件事情便殊为不智了。
“不过也不必妄自陋劣。”朱永兴话锋一转,目光在陈、冯二人脸上扫了扫,说道:“如果结合打击福建海军,或者重点打击施琅,可有胜算?”
“那还是尽快出动吧!”朱永兴淡淡一笑,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小的窜改而感到心喜,“汝阳王所率雄师势如破竹。如果出动晚了,潮州怕是要落入我军之手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玄月,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前去本地各省监督《迁界令》的履行环境,出巡福建的钦差大臣是兵部尚书苏纳海。苏纳海至闽后,不但监督实施《迁界令》,还巡查了驻闽的各清军军队,旁观了施琅整练兵马的环境。同月的三旬日,苏纳海回到京师,即上奏清廷,保举施琅为总兵。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即擢用施琅署都督佥事、同安总兵官。
“殿下,清廷行迁界之策,我军粮饷供应困难,国姓爷又率兵光复台湾,金、厦兵马并不雄浑。”陈永华心中暗自感喟,躬身说道:“且闽省清军海军尚存,又有黄梧、施琅等叛贼,熟谙水战,并不易取。”
“如何,延平藩下兵马浩繁,战船上千,却连这戋戋四县都拿不下来吗?”朱永兴俄然沉下了脸,这么长时候身处上位,严肃和蔼势还是积聚了很多,目光所望,冯锡范也不敢直视。
陈永华面有惭色,冯锡范倒是神采如常,躬身领命,然后开口说道:“殿下,金、厦弹丸之地,不敷养兵,可否定潮州为我军就食之地?”
固然话说得平和,但贵军这两个字一说出,陈、冯二人便晓得朱永兴并没有要把郑军当作部属明军利用调遣的心机和筹算,还是一副商讨的口气。同时,这也申明朱永兴的亲疏态度,郑家已经游离于朝廷以外。
“总兵以下皆自委任,如公、侯、伯及提督,必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这是郑家之前的做法。而所谓“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不过是一种情势,即是左手写陈述,右手批准,恩威自操,多么镇静。但现在,朱永兴要改一改。情势分歧了,郑家应当有所憬悟吧?
这个表态有些调侃之意,东征之初郑家推三阻四,按兵不动;现在想来摘果子。还做出一副假惺惺的模样。莫非没有谕令,郑家便会老诚恳实,真是笑话。
对于施琅,朱永兴但是比郑家更加正视。清军广东海军被击败,下一个敌手便是福建海军,而福建海军中的施琅无疑是朱永兴比较顾忌的。幸亏施琅还只是同安总兵,还没有成为福建海军提督(康熙元年,清当局在福建建立海军,设置海军提督一名、总兵两名,这是清朝组建的第一支海军军队)。
思惟腾跃得过快,陈永华和冯锡范都是一愣,然后便思考起来。
冯锡范,号希范,福建龙溪人(今福建漳州龙文区崎岭村),工官冯澄世之子。台湾明郑期间的首要将领,与陈永华、刘国轩并称为台湾三杰。
朱永兴固然晓得小说、电影甚么的不靠谱,但“一剑无血”还是不由自主地闪现在脑海中,对冯锡范的印象也是很不好。而陈永华呢,天然不是甚么六合会的总舵主,更不是甚么技艺超群,一个普浅显通的读书人罢了,但朱永兴就是很喜好。没体例,先入为主的设法并不是那么轻易消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