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再退[第2页/共2页]
再次的收缩集结,力度空前。清廷必须赶在山东明军进逼京师前集合起足以与之对抗的兵力,二十多万,清廷已经不敢说以一敌几的大话。何况这并不是明军的全数。因为,山东沦陷所形成的态势实在是过于凸起了,重组防地的话,只能是在河间(现沧州)。而要保持全部环抱京师防地的完整和周到,清军便只能放弃甘陕、山西大部、河南大部,将军队龟缩于直隶。
清廷本来制定的重点防备分为三处,一是江淮运河;一处是荆襄,首要以河南绿旗再加部分满蒙八旗,驻扎南阳;再以甘陕绿旗和西安八旗驻白土关,与南阳成犄角之势,停止抵挡;另一处是天津,调拔禁旅八旗前去驻防。再辅以直隶绿旗兵,觉得京师樊篱。另有一处不是太太首要的。就是四川保宁,清廷严令高超瞻等人死防死守,也确切是抽不出兵将援助了。
现在呢,江淮已失,保宁已陷,防备荆襄明军的清军已处于镇朔、讨朔、伐朔全军的夹攻之下。南阳乃至全部河南的清军则面对山东明军的侧翼威胁,至于天津,明军海军的威胁仍在。
在西南,镇朔军和讨朔军合力霸占了重镇汉中,翻开了通向甘陕的门路。要晓得,元灭南宋后将汉中盆地划归陕西,因为秦岭山脉曾经是宋金和宋元对峙时四川的樊篱,对此元朝统治者影象犹新。使汉中盆地北属陕西就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道樊篱。或者说是明军要真正超越的天然停滞现在是介于关中平原和陕南地区之间的秦岭,而不是无险可守的汉中。
但明显,汉中一下,西安便成为明军下一个进犯的目标,既要策应河南,又要兼顾陕西。这并不是西安所驻清军所能胜任的。
在沂州(临沂),清军固然占有了城池,但没法击退破朔军,三次打击都以失利告终。在不能消弭威胁的环境下,他们也就不敢北上夹攻济南的剿朔军。
跟着一声声报到,三百多人走出行列,昂挺胸,立于秋风瑟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