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逆流伐清》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接驾[第2页/共4页]

江风吹拂,风凉恼人。严整的军阵列于岸边,十几门火炮的炮口指向江面,正等着迎候太上皇的到来。

“明军置永历的圣旨于不顾?”莽白的脸上并没有太大的惊奇,明朝已立新君,明显已经让永历的代价大为降落,退兵圣旨也不过是尝尝罢了,他思考着说道:“本王感觉明军的将领应当是新皇的亲信,如此倔强,必有诡计。”

“嘿嘿,晋殿下嘛,外臣传闻他被架空到四川;巩昌王呢,现在已是赵王殿下,好象在贵州。”缅使坏笑了两声,说道:“新皇即位,少不了大肆封赏,拥立之功啊,又有谁不想得?”

“大王贤明。”一个缅官先恭维了一句,然后阐发道:“这应当是新皇借刀杀人之计,借我国之手撤除永历,他便能够坐稳龙椅,再无顾虑了。”

“臣也是如许以为。”另一个缅官显得很有学问,说得比上一个同僚更加清楚了了,“中华已立新皇,乃是效当年英宗被瓦刺俘虏之故事。然新皇必定亦会担忧迎回永历后重演‘夺门之变’,是以用心激愤我国,行借刀杀人之计,一举撤除威胁。”

“嗯,这个英宗和‘夺门之变’是如何回事,你给本王讲一讲。”莽白倒没粉饰本身的无知,毕竟这不是本国之事。又是旧史,他不晓得也不算甚么。

……………

但群臣们以为国度存亡期近,太妃应以社稷为重,不该过量考虑小我得失。何况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不对。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浑家,何愁祖宗大业不兴?说得马太妃不知如何对答,无法之下,只好承诺了他们的要求。

贺九义眼睛一亮,可又有些犯愁,明军中将领很多,可熟谙缅甸环境,并且对这里的地形、气候比较适应的,还真不好找。

昔日隆武帝就义后,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和吕大器、陈子壮等人商讨,以为桂王朱由榔血缘比来,应当担当帝位,遂拥立桂王监国。但朱由榔的嫡母马太妃却分歧意,以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但愿大臣们另选贤达。

“南京啊!”沐天波的眼中射出了精光,不成置信地问道:“这么说,我大明已经光复了江南?”

日吐云开,远近的山林披上了一层光辉的光彩,表面分外清楚。几艘大船在江上逶迤而行,水流清澈平贴,仿佛一幅色彩怡人的风景画。

……………

王皇后偷偷看了一眼永历,脸上显出无法的愁绪。巡狩啊,实在就是弃国,在大厦将倾时既不能挺身而出,更没有身故社稷的勇气,现在落得这个了局,又怪得了谁?英宗是被接返来了,然后呢,是无停止的囚禁,是提心吊胆的糊口,返国的高兴能够说是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忐忑不安。

“快来了——”郑昭仁脸上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望向远处传来的信号。

粮食、金银、地盘、矿产……另有人丁,都将成为战役的赔偿。对真腊,对南掌,对缅甸,都是如此。连带着那些出兵的土司也学到了一些,并日渐对向外用兵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朱永兴正在打造出一群强盗。

贺九义摆出了最刁悍、精干的军队。盔明甲亮,打扮整齐,刺刀闪闪。这既是迎驾。又是向缅人请愿。只是对这驱逐太上皇的礼节,贺九义感到有些苍茫。

莽白悄悄叹了口气,颠末几次大败。缅北的武装力量耗损极大,那些部族又有了蠢蠢欲动之象。掸族是最可虑的。而边疆的木邦、蛮莫、孟北等土司,向来是扭捏不定。本日归附明国,明日又归附缅甸。若拖延光阴,恐怕祸乱伸展,内部便要不稳了。本身弑兄夺位,当前的重点便要放在安定根底上,尽快结束这场战役明显是重中之重。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