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2页/共2页]
当然,现在既然接不出永历和小朝廷,为了鼓励民气士气,宗室留守就变得首要起来。只是动静是真是假,岷世子现在那边,都不肯定,也只能凭着猜想去行事了。
而这个时候,朱永兴已经带着猛山克族杀出了缅关,方才达到了盏达,这与张国用和赵得胜的猜想倒也相去不远。
闻言知意,白文选微微皱起了眉头,揣摩着二将反对本身与晋王李定国合兵的诡计。李定国与他商讨的军事安插这两位将领当然也晓得,看来他们是持反对定见啊!
“如果讹传,或岷殿下杳无音信,我军再与晋王合兵不迟。”赵得胜在旁弥补道。
“是啊!”赵得胜见张国用打了头阵,也开口拥戴道:“朝廷既派宗室留守,想必暂无出缅之意,若岷世子有失,则抗清旗号又倒,军心士气难鼓啊!”
江水在逐步变浅,浪花翻卷,在近岸的石滩上收回阵阵鼓噪,船身猛地一振,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跳板便啪地一声搭在了岸上。
“岷殿下如果入滇,十有.应走铜铁关。”张国用猜想着说道:“我军可暂退回木邦,然后转向陇川,并多派人探听动静。”
在此中,武将们多是因退到边荒地区后,遭受瘴气瘟疫,补给不敷等诸多困难,乃至兵士人数锐减,且又各自落空联络,而终究挑选降清的。文官呢,则多是在永历入缅后丧失了对将来的信心。因为他们有学问,更加感姓,对天子弃国、权臣当朝更加悔恨和鄙夷。
“戍卫宗室留守,使兵将心有所瞩,当然可为。”沉吟了一下,白文选委宛地说道:“只是动静乃是风传,岷世子现在那边尚不成知,又往那里保护?”
……………
遵循李定国的假想,集合军队后该当驻扎滇缅边疆,建立东起车里,西至木邦,南界孟艮,北界威远的樊篱区。一方面能够反对清军入缅穷追永历和小朝廷,一方面能够震慑缅甸,使其不敢对永历有所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