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1页/共5页]
“舟船之利,竟至于斯!”那嵩在朱永兴身边收回了由衷的感慨,“若早有海军在,清军想过江,难道易事?”
固然江面封闭隔断得很胜利,但总攻还是要在以马宝为主的东路军达到以后展开。朱永兴把目光投注于东面,模糊地已经能闻声炮声,想必东路军已经离之不远了。
汝阳王马宝悄悄颌首,说道:“殿下贤明。清军已陷绝境,士气已丧,合法犁庭扫穴,不给其喘气之机。”
吴三桂带领的雄师到达元江时有战兵不到四万,辅兵七八万。颠末城下的厮杀争夺,战兵伤亡了六千多,江北大营有五千驻守,**又率一万迎击马宝,江南由夏国相批示的只要一万七八千战兵,辅兵三万。再撤除城东十几里外迎击马惟兴的五千战兵,元江城下就只剩一万两三千的兵力。
马宝昂首看了一眼西面已经可见的六道烽火,嘿然一笑,说道:“放心吧,元江城之围已解,可这总攻还是要等我们的。估计清军已被岷殿下这水陆夹攻打得屁滚尿流,我们到了恰好能捡个便宜。”
马宝哈哈一笑,挥了挥手,亲卫立即牵过马来。两人骑上战马,带领着雄师滚滚向西而来。
“轰!”远远的一声爆炸,已经有些麻痹淡然的夏国相只是抬了抬眼皮,便带着几个亲卫面无神采地走开,持续巡查。
“殿下。”陈国公吴子圣拱了拱手,说道:“两路雄师既赶路,又作战,实是辛苦。总攻可交与城中守军,夜晚混战,反不宜军队庞大。”
朱永兴笑着抬手向下压了压,谁都晓得仇敌已是砧上之肉,都想要切上一块。精力可嘉,功绩可分,让一家尽得,确切也有失公允。
情势急转直下,受阻于城西营寨的夏国相这才认识到大事不妙。被围困的元江城已经成了刺猬,随时能够再刺出一刀。他仓猝放弃打击,带领军队由城北撤退,并聚兵于城东、城北,以免再遭夹攻。
巴克勇战死,张足法战死,李如碧战死,刘之复战死,邓望功战死,其他战死的游击、千总更是数不堪数。七八千清军归属庞大,很多都是被打得心丧志失的残兵败将。
又有船溯流而上,靠近着北岸行驶,发射出一轮炮弹,也接受了岸上的打击。一个海员被激射而来的弩机击中,身材被带飞,从船上落入江中。
“夜长梦多,虽有海军隔绝,但吴逆老歼巨滑,江北清军不成不虑。”那嵩对此也表示附和。
“弃械免死!”“降者不杀!”“杀主官建功者有赏!”……
刘玄初伸手一指,离江北大营比来的江岸处,竟另有两条划子。不消多语,吴三桂已经明白了刘玄初的意义。困难不小,伤害很大,江上不时有明军船只来往,凭这两条划子把夏国相称首要将领抢返来――可不这么做,另有别的体例吗?
接着,遵循城上信号旗的唆使,许名臣、高应凤率军恪守营寨,并阻击由城北而来的清军,朱永兴则率雄师向南绕城扭转。城南的战役,仿佛是城西的翻版,一样是城内城外前后夹攻,这回是城内赵得胜所带领的人马。
隔断元江,将清军分红两段,从而在江南占扰兵力上风;以土兵为饵,俄然从间道杀出,以三倍于敌手的兵力击败忠勇营;再攻城西、城南、城北,与城内军队两面夹攻,兵力也大大超越敌军。
……………
换句话说,刘玄初是但愿汉族能出一个贰心目中的“贤人”来规复汉家天下,而吴三桂或有能够。所谓病急乱投医,当时就是那样的一种状况,即便吴三桂杀了永历,可当他在起兵反清初,以“反清复明”为号令,仍然获得了很多人的谅解和支撑。可惜他利令智昏,竟改元称帝,顿失人望,只剩下了亲信和亲信还在为他的大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