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逆流伐清》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宗室留守[第1页/共2页]

沐天波在随驾的文武百官当中,算是比较有脑筋的,刚至蛮莫时,他便和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寺人李崇实颠末商讨后曾共同提出建议:趁着还未深切缅地,将文武将士分红两部分,一部分随永历帝入缅,以另一部分护着太子与晋王李定国所部汇合。

马吉翔淡淡一笑,开口说道:“陛下巡狩缅甸,然世人却诬陛下弃国,实可爱也!今下旨岷世子以宗室之尊、留守之名入滇,一可澄陛下入缅弃国之谣;二可慰抗清众将士之心;三不断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嘲笑之柄。”

永历皱紧了眉头,猜疑地看着马吉翔,心说:这个家伙,朕早想杀之,可他巧舌狐媚了李定国,挟晋王之势要胁于朕,现在又掌锦衣卫,今后在缅地还要多依托于他,倒不好厉声斥责。只是不知,他这番话是甚么意义呢?

可小不成大,可虚不成实,更不能沾军权,以免晋王李定国思疑朝廷要分其权,夺其兵,永历的话中就是如许的意义。

火烧屁股嘛,还是怕被落下?朱永兴看着翟国祯远去的身影,鄙夷地撇了撇嘴,一屁股坐在藤椅上,把玩着圣旨,如有所思。

“殿下――”寺人翟国祯宣读完圣旨,犒赏完东西,见朱永兴没有甚么反应,赶快低声提示。

……………

“这是沐国公让杂家交给殿下的。”翟国祯又将一个小包裹交给了朱永兴,然后便急着告别了。

啊,哦,朱永兴眨了眨眼睛,感觉应当有所表示,忙伸手去接圣旨,嘴里说道:“臣领旨谢恩!”

也就是说,留守是个看似尊崇的浮名。在马吉翔看来,不过是给推出去的靶子增加些政治分量,既不影响天子和朝廷的权威,又能转移清军的视野的小伎俩。

马吉翔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三个来由都无可指责,可沐天波却晓得第三个来由才是马吉翔内心所想。甚么不断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嘲笑之柄,底子是要推个靶子出去,好转移清军的视野,不使清军苦苦追逐。

弄错了吗?还是电影电视里教错了?朱永兴昂首看了看翟国祯,翟国祯的老脸有些扭曲。管他呢,老子下跪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如何样?

;

永历想了想,对付道:“岷王沦陷于乱兵,存亡尚不成知,岷世子暂不便袭爵,却不知给他何种名义方合适。可不要使晋王生疑,觉得朝廷有见怪之意啊!”

“陛下,臣觉得世子殿下既有入滇抗清之意,不如――”沐天波自从建议被反对后,一向不断念,借着此故,又旧事重提,但愿能将天子和太子分开,成为双保险。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他迷恋美色、滞留蛮寨也罢,入滇随晋王抗清也罢,随他去吧!”永历淡淡地说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监国,又称留守、居守,但实际上其间存在着辨别。在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已经建立了天子出巡、太子监国的轨制。当时另有宗室或重臣留守的风俗,但这二者之间的轻重明显不成同曰而语。在普通环境下,对严格遵循嫡长担当制的明王朝来讲,藩王很难介入皇权,故在居守或留守时不会授其以实际权力。

如许,小朝廷在缅地也有外援可恃,即便缅人几次,天子和太子也不会让人一勺烩了。永历帝感觉这个建议有事理,能够考虑。但是,中宫王皇后却舍不得爱子阔别身边,对峙不肯,此议终究作罢。可见,偶然宠嬖之心也会招致祸害的。

翟国祯神采有些奇特,手里的圣旨已经被朱永兴拿了畴昔,他咧嘴丢脸地笑了笑,却不想究查朱永兴的失礼。管他呢,这差事算是完了,从速归去,归去晚了,人可都开船走了,哪会有人等着他?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