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逆流伐清》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1页/共5页]

“敌军未围城,兵力或嫌不敷吧?”副将远远地看着,估计着明军的数量。

“闽省已经全数光复了。”杨来嘉坐在船上,对着洪福慨叹道:“不知何时能够归去啊?”

“大人慎言哪!”副将在旁谨慎地提示,“即使总督大人的号令不当,也不是您能违背的。知府大人本来便与您反面,如果被抓住把柄,在总督面前告上一状,如之何如?”

………….rs

越来越靠近钟祥,明军的推动速率开端放缓,派出的探马更是频繁。直到兵不血刃地占据了两座县镇,却仍然没有见到清军的影子。不但如此,衙门和府库也是空空荡荡,官吏跑了个精光,东西也是寥寥无几。

跪在众将面前的是明军标兵抓到的一个清兵,城门固然堵死了,但守城的清军不会去保守这个环境。他们在城外藏了些人和马匹,能够向外通传动静,城内也能够派人缒城而出,将城内的环境向武昌和荆州陈述。

s

“如此一来,我军便可放心发掘坑道,而不必担忧仇敌守城进犯了,也不必担忧城中之敌与救兵夹攻了。”王有功嘲笑一声,说道:“这真是自陷死地,我们给仇敌留了活路,他们倒是一个也别想跑。”

“摊上岷殿下如许的敌手,鞑虏和郑家都够呛。”洪福撇了撇嘴,说道:“看着吧,顶多一年,这大江以南可就满是明军的天下了。连阿谁吴三桂,怕是也要归正投降。嗯,三个汉家王爷,就剩他一个了吧?”

房门被猛地推开,几名流兵突入,横眉立目,直等长官叮咛。

“放屁!真是给脸不要脸,给我捆起来打。”张建怒不成遏,一挥手,几个孔武有力的兵丁一拥而上,将赵良栋打倒在地,绳捆索绑。

如果仍然遵循从北向南的进犯方向,倒霉则退,天然是风险最小,而破城也因为清军援兵的不肯定,而没有多大掌控;绕至钟祥南面,完整挡住了清军援兵,全军可分可合,可战可阻,但若倒霉而退,明显就不能那么快意。

自西晋至清末1600多年间,钟祥(现荆门地区)一向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因是明世宗嘉靖天子的故里,明世宗生养起家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钟聚吉祥”之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当时天下三大名府(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钟祥)之一,盛极一时,曾是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明中间。

当时江浙清兵最多,但闽省明军取佯攻管束之势,江浙本地又频受袭扰,几近完整被困住了手脚。面对明军的守势转向,江浙清军只能做有限度的援助和照应。参赞军务护军统领桑遏、副都统席布率军一万五千由浙江衢州出动,南下声援抚州。

“嗯,就是这话。”杨来嘉点头附和,“此消彼长,岷殿下又有朝廷大义,郑家怕是要式微了。”

“如果普通的攻防,敌军在数量上确切没有太大的上风,更不消说围城了。”守将既是解释,又是教诲,对这个亲信部属,他还是很看重的,“但是城门被堵死了,倒使仇敌少了很多顾虑,更不消在城门外留守过量的军队。”

赵良栋的脚步一顿,皱紧了眉头,被拘押日久,动静不通,但张建一番陈述,还是令贰心惊不已。

“放弃县镇,集兵死守府城?”刘体纯等人有这类思疑,却不敢如此肯定。

不但是抗清的烽火在大江以南熊熊燃烧,照亮了记念大明的公众的心,本来凭借满清,并为之效命的汉人官员也开端背叛相向。杨来嘉、洪福只是此中的一例,而广西将军孙延龄在明军的逼迫下易帜归正,则更是震惊了清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