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家祭无忘告乃翁[第1页/共3页]
“风卷残云大业空,江山看罢竟谁雄。
走了一会,许是又想到了甚么事情,崇祯回过甚来讲道“朕死以后,当葬在这万岁山上,如如有朝一日汝等能复兴大明,光复古都,也无需将朕迁葬祖陵,朕无能而至三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无颜面见列祖列宗,亦不需设坟冢,立碑牌,朕无用而至百姓生灵涂炭,羞于为天下人知,只需薄酒一杯,燃香三柱,以捷陈述之,朕心即慰矣。”
“没想到大明三百年,满朝的皇室功劳,文臣武将,到最后却只要一个寺人为它殉节,真是让人不堪唏嘘”杨玄正想着,俄然从怀中掉下来一物,恰是崇祯所写圣旨,上有如前所述内容,另有崇祯自题绝命诗一首。
海内尘氛犹未止,人间世事情无穷。
杨玄听闻这话放知崇祯已有死志,欲待再进劝言,却被崇祯脱手制止住了。那边王承恩方才看着两人对话,不觉对这个年青人重新核阅了起来,作为崇祯身边的亲信之人,司礼监的秉笔寺人,身处权力中间十多年,以他的见地又如何会不明白朝廷的弊端和时势的艰巨,但看着崇祯这么多年来的处心积虑,励精图治换来的倒是朝政的日趋式微,到现在更是弄得国破家亡,他也只能在一旁徒呼何如,不想现在听了这年青人的一席话,竟让他模糊感觉大明或许真的另有复兴的但愿。此时正欲劝说崇祯忍辱负重,重新抖擞,不想听闻此言,仓猝出口说道“陛下,老奴也感觉杨大人说的在理,趁着现在城中混乱,我们说不定能够逃出去,只要到了江南,我们另有半壁江山,数百州府,几十万兵甲,假以光阴昂扬图强,何尝不能剿除闯逆,光复古土,复兴我大明啊”
“臣遵旨”
只见崇祯安静的躺在地上,已无任何生息,脖子上有一道较着的勒痕,倒是在中间的一颗歪脖子槐树上自缢而死的。看着面前这位大明天子,杨玄内心不由感慨到:固然他平生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算不上一个好天子,乃至对他的老婆后代来讲,也算不上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是在最后关头他没有屈膝投降,媚颜求活,而是挑选以死殉节,这比汗青上大多数的亡国之君还是要磊落一些,光凭这一点也不损他平生帝王之尊。
八千里外生民泪,三百年来造化功。
崇祯听了这话并没有立即作答,而是深思了一会,继而对杨玄说道“杨卿才识博识,气度宏伟,危难之时,犹能忠君体国,殊为不易,才堪大用,汝既是新科进士,朕即进命你为庶吉人加詹事府少詹事,他日如能脱此危难,定当极力帮手太子,一展心中抱负,匡扶我大明江山,你看如何?”
那边朱微娖先前听到他两言语,只感觉这个年青人气度不凡,能在本身的父皇面前侃侃而谈,至于他们所说的话倒是一知半解,朝政上的事,对一个从小糊口在深宫当中,集万千宠嬖于一身而涉世未深的公主而言,实在过分悠远了。现在她还只是哀痛于闯贼占据了都城,使她落空了母亲,落空了弟弟,父亲乃至要亲手杀了她,之前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离她越来越远了,心中充满了惊骇和彷徨。至于这对大明,对糊口在这片地盘上的百姓百姓而言意味着甚么,她还未曾明白,也还未曾想过。现在听到本身父皇的话,十六七岁的她,也已经能明白此中的意义了,不由感到一阵惊骇和哀痛,哭着对崇祯说道“父皇又不要微儿了吗?”
不一会,就瞥见王承恩行动盘跚的从远处的树林中走出来,仿佛衰老了几十岁,本就满头的白发加上他那痛苦的神采,更加显得老态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