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昏倒在院子里的男人(1)[第1页/共4页]
藤叶间隙筛落的一缕阳光刚好照到玻璃杯上,映得他的手指白净干净、纤长有力,如同最文雅的钢琴家的手,和他伤痕累累、污迹斑斑的脚,构成了诡异激烈的对比。
我看不清楚他,但隔着扶疏花影,能肯定他一向规端方矩地坐在那边,没有不循分的行动。
我走进厨房,给他倒了一杯温水,想了想,舀了两勺蜂蜜。
爸爸客气地请周状师到客堂坐,继母殷勤地倒了热茶,我一时候不晓得该做甚么,只能沉默地站在门边。
我惊奇地抬眼看向他,一阵风过,刚好吹开了他覆在眼上的乱发,我的视野正正地对上了他的眼眸。
我还没答复他,爸爸的叫声从二楼的卫生间飘了出来,“沈杨晖,说了多少遍了?叫姐姐!”
对方带着职业性的浅笑,拿着名片,自我先容:“我是周不闻状师,受沈老先生拜托,来履行他的遗言,您是沈先生吧?我们前几天通过电话,约好明天见面。”
我委宛地说:“你吃点东西,等力量规复了再走吧!”
继母走了出来,朝我浅笑着打号召,“小螺,早上好!”
周状师浅笑着说:“稳妥起见,我搭乘明天中午的船过来的。”
统统花木都是海岛上的常见植物,不是甚么宝贵种类,几近家家户户都会种一点,可爷爷照顾的花木老是长得比别人家好。
一个穿戴古怪、昏倒不醒的男人,混乱的头发半遮在脸上,看不清他的脸孔,只感受皮肤暗淡无光、营养不良的模样。上半身套着一件海员的玄色礼服,这不奇特,但他内里甚么都没穿,像是穿衬衣那样贴身穿戴秋冬款的双排扣礼服,下半身是一件旅客常穿的、印着椰子树的花短裤,顺着他的腿看下去,赤脚!?
院墙四周是一年四时花开不竭的龙船花,绯红的小碎花一团团聚在一起,明艳动听,如同新娘手里的绣球;爬缠在青石墙上的三角梅,粉红的花朵灿若朝阳,一簇簇压在班驳的旧石墙上,给风凉的凌晨平增了几分艳色;客堂窗下的红雀珊瑚、琴叶珊瑚开得如火如荼;书房窗外的龙吐珠和九里香累累白花,堆云积雪,煞是都雅;厨房转角那株起码一百岁的公孙橘绿意盎然,小小的橘仔羞答答地躲在枝叶间。
我呆呆地看着他,他撑着地坐了起来,再次清楚地说:“不要大夫。”
这几日忙繁忙碌,没有人打理它们,落花、落叶已经在地上堆了一层,显得有些衰颓。我擦了擦有点酸涩的眼睛,提起扫帚开端打扫天井。
继母跟着状师的话,抬眼打量着老屋子。屋子固然是老屋子,但布局公道、天井宽广、草木富强,连她这么抉剔的人都很喜好,可惜这屋子不是在上海,而是在一个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固然这些年,因为旅客的到来,这里的屋子贬值了一点,但毕竟不是三亚、青岛这些真正的旅游胜地,旅客只会来看看,毫不会想长居,还是值不了多少钱。
他没有说话,盯着面前的碗筷看了一会儿,才拿起筷子,大抵因为才从昏倒中醒来,手不稳,筷子握了几次才握好。
我拎着拖鞋走到院子里的水龙头下,把看着挺洁净的鞋子又冲刷了一遍,立放在太阳下曝晒。
沈杨晖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典范的独生子脾气,没甚么坏心眼,但十四岁的少年,恰是“中二病”最短长时,毫不招人喜好。
凌晨,第一缕阳光穿过鹿角树的树梢,照到寝室的窗户,又从窗帘的间隙射到我脸上时,我从梦中惊醒了。
他必定不是本地人,口音很奇特,我听得非常吃力,但他语气不卑不亢,令人佩服,更首要的是我另有一堆事要措置,对一个陌生人的怜悯毕竟有限,多一事天然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