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章 击鞠场上[第1页/共3页]

更有看头的是二十名骑手。他们的穿戴和马的色彩分歧,都是用最上等的锦缎制成的紧身窄袖长袍。但这些人既不像之前的选手也不像胯下骏马那样清一色的精干整齐,年青漂亮,而是高矮胖瘦各个分歧。此中有约莫一半年青人,其他的有的肥胖壮硕,压得胯下的马比火伴矮了半尺,有的又高又瘦比身边的袍泽高出一头。他们翻开面罩回身一周,向皇上太后和全场观众致敬,人们看到他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满脸刻痕。但是人们中响起更清脆的喝彩,有人把帽子抛到天上。太后和天子都站了起来,用谛视礼向他们致敬。没错,这是一批功劳卓著的朝廷栋梁高官元戎。白队的首级是一个年青人,他身形健旺,一张漂亮的面孔冲动得红若朝霞。

这件事提及来有些不成思议,发起竟是耶律斜轸提出来的。

击鞠比赛流行契丹,它既是文娱也是体育活动。非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男人还是女人都以此为乐,朝廷上至帝王下至公子天孙都以击鞠场上大出风头为高傲,军队常常以击鞠练习将士晋升士气,就连贵族妇女大师闺秀也以骑驴击鞠为高雅消遣。当然击鞠并不是一种全民活动,而是只要贵族才气享用的豪侈。它要求有平整广大的园地、专门练习的良种马匹,就连马的配饰、球的质地雕工都大有讲究。选手们个个装束富丽,举止悍勇而不失文雅。要想达到像模像样的比赛程度,选手和马匹起码都要颠末数年的练习。这类赛事还是一种特权。遭到轻视或警戒的地区,比如渤海人堆积的东京,为了制止聚众肇事按捺好勇斗狠的精力,朝廷明令制止击鞠。

辰时初刻,击鞠场上响起震惊民气的号角,紧接着教坊司的锣鼓喧天钟鼓齐鸣,丝竹袅袅,筝弦叮咚。四周彩旗招展,喝彩雷动。只见一行斑斓穿戴翎顶光辉的人流上了正面看台。为首的是太后萧燕燕,前面紧跟着天子耶律隆绪和恒王隆庆、郑王隆祐等人。萧燕燕坐到看台正中,明天她穿了一身方才换季的夏装,头戴珠翠欲滴的步摇冠,耳垂光彩照人的碧玉珠,身披粉红纱袍,内穿鹅黄点翠金缕裙。面如桃花初绽,眉如芍药笼烟,显得既仪态万方又娇媚动听。她左手边的天子穿一身崭新的赭黄龙袍,头戴朝天冠,脚踏羊皮靴。右边的恒王头上用金丝缎带束起乌黑发亮的一把小辫子,齐鬓勒着一条二龙戏珠金抹额,当中白璧无瑕的一颗东珠足有鸽子蛋大。年青漂亮的脸上眼似点漆,唇如涂红。他本年十六岁,个子比他长他两岁的皇兄还高些。那一副傲视生辉的神情和静若秋水的天子截然两样。他们身后的第二层看台上坐着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奚和硕奴等王公重臣。

比赛分高低两个半场,上半场停止的是南京军队的半决赛。

“快看,快看啊!”

一声嘶哑沉闷的号角吹响,比赛开端。教坊司的平台上锣鼓吃紧丝弦高亢,观众们挥动彩旗,起哄号令。场中的球员一手扣缰一手高举长柄偃月球杆,展转腾挪来去如飞。那只拳头大的红色藤球一忽儿空中飞舞一忽儿地上翻滚,二十匹骏马和他们的驭手像一团风似的紧紧裹挟追逐着这个小小的却万众谛视标中间。远远看去两队人马搅在一处,辩白不出你我,只似一只黑黄相间的花斑猛虎在翻飞起舞。球赛分为六节,每节之间略作歇息。约莫半个时候的工夫,比赛决出胜负。黄伞台劈面的场边计分区内意味进球的棕色采旗烈烈飞扬,细数一数已有十一面,而玄色旗号只要九面。教坊司奏起得胜曲,看台上有人喝彩有人吹起呼哨喝倒彩。人们或交头接耳或殷勤互问,等候下一场的开端。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