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结束[第1页/共2页]
兵站门口,大空位早早排起数条长龙,步队很长从兵站排到两条街外的明州知府衙门前。有一小队手持王朝新式滑膛枪的府衙兵巡查保持次序,看在枪管子的份上,几千人的步队次序还算规整,没出乱子。
顿时,巷子里变成一片欢乐的陆地。人们聚在一起欢庆,不消兵戈了......
军官一拍青年的肩膀,“后生,你还年青想开些,欢畅起来。”
“就是,打了四年仗怎能没个胜负?”
这一刻,握紧的拳头俄然松了。
“他们为国捐躯,一身英烈必然后代敬佩,朝廷追封你父亲为恩爵,你母亲为恩君,蒙荫三代,科举......”
格沁朝驻古林兵站督办处的官员没有撤走,明天是兵站普通运作的最后一天。明天夜里有一个列火车进站,带来十四节车厢的战役后遗品。
“等会儿,我朝是赢了还是输了?”正在茶社里喝闲茶的黄老爷走到大街上张问道。
“他们都死了,甚么也没留下!”林庶灵的双眼变得通红,双拳死死握紧,暴躁与殛毙,野兽普通的气味悄无声气满盈四散。
书记官一听有男名有女名,昂首看了眼布衣青年的边幅,问:“是你父母一起上的火线?”
“战役结束了......战役结束了!”
战役结束,兵站停止运作,打消的号令没有达到。明州城内都晓得兵站顿时要被裁撤,改成明州火车新站。
老夫当场急了:“凭啥别家儿子死了给发五两银子,俺家两个儿子没了只发四两银子,乡亲们,你们倒是给评评理啊!”
四年前战端初开时设立,为了将南边的兵员、粮食、物质快速运送到北方火线。运转四年,前后发车一百六十四列,记三千一百五十二节车厢,合计运送兵员五万二千七百余人,粮食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万斤,物质不计其数。
“下一个!”
也许是为了赶火车,起来早加上驰驱一上午,肚子饿得快些,刚过中午已经叫出声。布艺青年从怀里摸出两块路上买的酥饼,小口咬着,就当是午餐。
“我只想带走父母的遗骸!”
前面的布衣青年不知在想甚么,一恍神看前面没人,从速上前报着名字。
“就是,要俺说,家里儿子多没死光的就不该该发抚恤,对朝廷大不忠。三个儿子出两还留了一个在家下崽,如许的人家该把抚银让出来给家里断后的人家。”
“是的!”青年点头,想到之前那老夫蒙受的报酬,眼眶里眼泪在打转。
书记官当真翻阅花名册,很快找到布衣青年父母的名字,又查对道:“你叫甚么名字?”
林百姓木讷的接过信封,没有留意上面的内容,泪水不争气的滴下,打在信封上,一块又一块留下很多斑点。
“咕咕——”
布衣青年从欢庆的人群中低头走过,听到人群里的喝彩声,战役结束。
“那没错,恭喜你后生!”书记官的神采变得严厉,没有之前的涣散。
恩,是的,战役结束了!
“别家是别家,你家是你家,哪来那么多废话,领完钱从速滚!”书记官腻烦一挥手。
“赵家二娘说的在理。”
黄老爷在城里有十一家裁缝铺,碰到灾荒年粒米一钱也挨不着饿,他付了茶钱出来逮住那小厮诘问:“这与你一劳力有何干系?”
书记官放动手中羊毫,“上面记录没有你父母的骨灰。”
“这......不消兵戈了呀!”
“也罢,总归是把这段日子熬畴昔。赶明儿把明庄余暇的三十亩地号召人给补种上,趁着时节还早,入秋前能多收上些粮食。”
步队从上午排到中午,四周人家屋顶烟囱飘出渺渺炊烟,带着一股米香,还异化着一股菜籽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