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25[第1页/共4页]
大姨母王缪不住甲第,但与母亲豪情甚好,经常入宫来跟她说话。大姨父周浚是周勃以后,现在任少府。他们家中有三个女儿,现在都已经嫁人。传闻大姨父那边的舅姑曾经因为大姨母无子,闹过要出妇,但厥后母亲成了皇后,此事就不敢提了。大姨父和大姨母的日子过得很热烈,到他们府中做客时,我总能听到二人拌嘴,但并非争论,听着听着,总让我感觉好笑。至于儿子,我大姨母生了三个女儿以后便没有再怀上,大姨父仿佛也感觉无所谓。不过他们已经有了主张,前不久,我听大姨母跟母亲说,大不了在雒阳的周氏族中接一个子侄过来继嗣。
实在提及来,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也算是我们家的人。在我还未出世之前,他们九跟着父亲和母亲住在宫里了。传闻母亲在匈奴的时候,就一向照顾着他们。我的舅祖父杜焘曾说,父亲那次去匈奴亲征平乱,接回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实在是为了母亲。
不过就算不说打斗,我也感觉父亲比郅师耆好。郅师耆当上单于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族的女儿都娶了一遍,现在儿子比父亲多一倍。不过他大抵比上一任单于高超,各部族在他手里还算服帖,将来他的太子继位,约莫也不会再需求朝廷帮着平叛了。
我曾见丞相史衡提过这件事时,仍满面赞成之色。而母亲多年来虽不涉足政事,在见地和蔼魄上却能获得大臣们的首肯,想来与当年之事亦不无干系。
论年纪,他只比父亲大两岁,父亲却要叫他母舅。我思疑父亲一向不甘心,因为当着别人的面,他只称他大司马,暗里里,叫他的字,但从未听他叫过母舅。这位舅祖父,在我五岁的时候终究娶上了新妇。传闻为了他久久不立室的事,我的外曾祖父跟他闹翻不止一次。我这个舅祖父看着笑呵呵的,脾气倒是固执,说甚么娶妇关乎今后几十年,随便不得。就在世人都几近对他绝望之时,他却有一日俄然扭扭捏捏地对父亲和母亲说,他感觉我母切身边的女官陈氏很不错,能不能替他拉拢。陈氏是是高祖功臣曲逆侯陈平以后,不过传到这一代,已经甚么爵位都不剩下了。但统统人都不介怀,没多久,舅祖父欢欢乐喜地娶了陈氏回家,长女比沁和芯大一些,常常入宫来玩耍。
跟我平生下来就是太子不一样,父亲不是太子,排行第二。我的祖母杜氏,很早就归天了,家世平平,生前只因为生下父亲被封了美人。当年,我的大伯父和三叔父争位,激发外戚之祸,几近天下大乱。父亲引兵从羌地赶返来安定,终究当上了天子。
六合知己,我们还是孩子啊……
想到他们现在或许又带着弟妹在甚么处所玩乐,我就很心伤。
真的身材不适,他和母亲满天下巡查,跑到匈奴去看望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是如何回事?
我没有见过外祖父王兆,他在我出世前很多年就归天了。传闻他是个闻名的大儒,很得我祖父赏识,将他一起汲引做了太子太傅,还赐住了甲第。但因为我大伯父和三伯父争位的事,我外祖父获咎了祖父,因而被免官夺爵,母亲也是以去了匈奴,没多久,外祖父就郁郁而终。
我们并无惭愧,因为我们晓得,他们二人闹冲突从不会过夜。白日里吵了,到了夜里,父亲去找母亲,关上门,第二天出来便又有说有笑。
父亲外祖这边的亲戚,最靠近的是我舅祖父杜焘。
小母舅王恒,本来是父切身边的车郎,厥后救我六叔父有功,拔为射声校尉。厥后西域都护强大,小母舅自告奋勇去了焉耆做司马,领兵安定了乌孙内哄,归朝以后,父亲将他封了三千户武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