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装神弄鬼(下)[第2页/共3页]
阳间举人湘中王叶奉书于阳间天子阎罗王驾前:
阳臣某素闻阎罗包天子惩恶扬善,劳苦功高。日审阳府,夜判阴曹。掌人间之法纪,为阴司之皋陶。臣节如砥,冰霜节操。观世事如转镜,察隐情于微毫。人皆曰易逃法网,难瞒老包。
杨举人问道:“前些日子,赤龙坠地的时候,王孝廉是不是就住在中间的草料棚?”
日上三竿,王启年才施施然起来。中间丫环过来奉侍漱洗罢,然后禀告王启年,护院三人在院子里已经跪了一个多时候了。王启年来到大厅坐下,等丫环奉上茶点后,便叮咛丫环把三人带来大厅。
阳臣湘中王叶再拜顿首!
杨安点头称是。杨举人神采更严厉了,一字一顿地对杨安说:“此事毫不成别传,等会你出去再叮咛一遍这件事的知恋人,嘴巴都给我闭紧了。谁要敢胡说话,直接动用家法打死。今后王孝廉那边,你就把他当作我一样,有甚么人力物力的要求,尽量满足他,过后再报给我就行。但是他的事情也牢记不成卷入太深,渐渐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杨安头也不回:“你们在内里等着吧,我又不要你们的文书,等老爷看完后就还给你!” 二人又不敢追出来,只得在内里干等。
陈情表
半晌以后,三人来到大厅,直挺挺地在王启年身前跪下,不敢昂首。 王启年问道:“你们三个又犯了甚么事?何故自罚?”
二人赶紧必定,杨安也在一边补刀:“二狗子我使唤了多年,做事很细心,他看过没有足迹,应当就是没有足迹。”
杨举人回身看看了窗外,窗外恰是阳光亮媚,杨举人却低头喃喃自语:“这天,看来要变了!”
过了半晌,杨举人终究画完,转头一看,见是杨安,便问道:“杨安哪,你看老夫这幅腊梅图如何?”服侍多年的白叟了,杨安天然晓得如何凑趣,上前拍马屁道:“老爷这幅画,我瞧着不是甚好。比起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到底还是差了一线。”
到了耳房,三人筹议了一会,留下杨二狗看家。杨三娃和杨栓柱二人,从厨房借了个猪头,然后带上陈情表,急仓促的出了门。比来的城隍庙也在二十里以外,满地都是化了一半的积雪,不抓紧赶路的话,当天必定回不来。
杨举人问道:“当真说的是‘星君’?当真门外没有足迹?”
杨三娃,杨栓柱一听,顿时急了眼了。老爷要出去十天半月,祖宗们岂不是还得受十来天的苦。便抢过杨二狗的话头,说道:“回禀老爷,昨晚二狗子的先人来报,说老爷本是星君下凡,前些日子我们在关圣庙冲犯了老爷,罪过通天。关圣爷爷传书与阎罗王,把我们祖辈都下到了天国里头,日日受刑,以消我等之罪。小人们不敢求老爷谅解,但请老爷看在小人们的孝心上面,加罪于我等,赦免祖宗罪孽。我等自知罪无可恕,但凭老爷奖惩,死生不敢有牢骚。只求老爷大发慈悲,赐赉赦书一道,赦去小人们祖辈的罪孽,免除他们在天国之苦。”
远远的就瞥见三娃子和栓柱两人拎着猪头,急仓促的走了过来。走近一看,两人神采惨白,眼圈发黑,额头红肿。猎奇的问道:“你们两个兔崽子,昨早晨磕了一夜的头?拎着猪头又要去那里?”
赦书即成,三人磕过甚,谢过王启年,谨慎翼翼的上前取过文书,悄悄吹干,折好放在杨二狗的怀里,躬着身子到退着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