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页/共3页]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无形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是也#1。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不足力不能以相劳,腐巧余财不以相分,藏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万民,斋戒沐浴,洁为酒醴集盛,以祭奠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乐盛不敢不镯洁,捐躯不敢不胆肥,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奠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息慢。曰#5:其为正长若此,是故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今天下之人曰:方今之时,天鬼之福可得也。万民之所便当,而能强处置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政若此,是以谋事#6,发难成,入守固,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政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当乎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强处置焉,则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也,而天下之以是乱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今之时之以正长,则本与古者异矣。譬之如有量之以五刑然。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乱天下。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也。是以先王之书《以#7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日法。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觉得五杀。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故遂觉得五杀。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惟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觉得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觉得谗贼寇戎。
尚同上
是故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里长既同其里之义,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村夫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察乡长之以是治乡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是以乡治。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一,而不上同于天,则旧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赓赓而至者,此天之以是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其#3乡而乡既以治矣。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国君之所是必亦是之,国君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国君固国之贤者也,举国人以法国君,夫国何说而不治哉。察国君之以是治国而国治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治。
天子诸侯之君,民之正长,既已定矣。天子为发政施教,曰: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已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已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故古者圣王之为刑政赏誉也,甚明察以审信,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