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3页/共4页]
#9『上』毕沅校作『止』,其上王念孙补『不』字。
#21『劲』毕沅校作『劲』。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成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
#10『用』上《闲诂》、《校注》有『财』字。
且天之爱百姓也,不尽物而止矣。今天下之国,粒食之民国#18,杀一#19不祥。日谁杀不辜?日人也。孰予之不辜?日天也。若天当中实不爱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既可得而知也。何故知天之爱百姓也?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何故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觉得从其所爱而爱之,从其所利而利之,因而加其赏焉,使之处上位,、立为天子以法也,名之日贤人。以此其赏善之证。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之兼恶天下也,从天#20贼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诟侮上帝山川鬼神。天觉得不从其所爱而恶之,不从其所利而贼之,因而加其罚焉,使之父子离散,国度灭亡,纭失社稷,忧以及其身。是以天下之百姓属而毁之,业万世子孙继嗣,毁之贲不之废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罚暴之证。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成不顺天之意矣。
#8『大』毕沅改作『天』。
所谓小物则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实在,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瑜于人之墙垣,祖格人之.后代者乎?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素者乎?与瑜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乎?而况有杀一不辜人乎?今王公大夫之为政也,他杀一不辜人者,瑜人之墙垣、祖格人之后代者,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素者乎,与瑜人之栏牢、窃人牛马#26,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罚此也,虽古之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亦无以异此矣。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此为瑜人之墙垣、格人之后代者,与角人府库、窃人金玉蚤素者,数千万矣;瑜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数千万矣。而自日义也。
#11『不』《闲诂》作『之』,是也。
故子墨子置天之,觉得仪法。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而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而顺帝之则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度百姓之利者,当天之志而不成不察也。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注释:
#1『之」下王念孙据高低文补『士」字。
#26王引之云:『马』下脱『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十字。
#6『子』《闲诂》、《校注》作『予』,是也。
#4『夫」《闲诂》、《校注》作『天」,是也。
#22『大』《闲诂》校作『丈』,是也。
#7『义』下毕沅据他本补『政』字。
故,子墨子言曰:是责我者,则岂有以异是责吵嘴甘苦之辩者哉。今有人于此,少而示之黑谓之黑,多示之黑谓白,必日吾目乱,不知吵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