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茶煮江山(1)[第1页/共2页]
“恕臣直言。大皇子述,心性朴重,为人刻薄,但却略嫌脆弱。”公仪修道,“若放诸安平乱世,或可为一代守成明君。但是当今外有虎狼环伺,内有军政抵触,大苍国力由衰至盛,百废欲兴,任重道远。陛下内心天然也是有定夺的。”
公仪修拾起桌旁搁置的茶匙,悄悄拨弄着炉中早已沸腾开的茶水,说道:“六合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有人百炼成钢,有人百炼成灰。实在放诸茶道,又何尝不是如此?”(未完待续。)
公仪修微微点头,“只可惜……我仍然不是。”
帝王非常畅快地笑了起来,将一盏刚煮好的茶汤推到他面前,茶汤清澈透亮,光彩极是标致。
宫晔蹙了蹙眉。独一侍立在旁的那亲信老奴便会心去了。过了会儿老奴从园子外头折返,回道乃是四皇子宫逾,吵着要见父皇。
公仪修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必过早便为皇嗣一事烦忧?”
他对座的人,一面拿了茶匙在炉里悄悄舀动,一面抬开端来笑道:“修卿之才,一人便可谋定天下。却在此处为朕操琴,实在是委曲你了。”
小皇子方满五岁,在雪地里盘跚着脚步,由老奴伴跟着,摇摇摆晃地走到亭子里头。先是欢天喜地地唤了声父皇,然后又恭恭敬敬地向公仪大人施礼问候。
公仪修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宫晔亦笑,微点头道:“迅儿的话,脾气勇敢,英勇无匹。但其狠辣不足,智谋却略显不敷,加上刚愎自用,无以承担大任。”
宫晔回看了一眼公仪修,道:“修卿感觉,逾儿如何?”
“非是烦忧,”宫晔道,“只是朕这内心,早有一番定夺,该向修卿坦承告之。”
“不错。”公仪修道,“苦尽不必然甘来,但起码没那么苦了。然后自有一番体悟在心头,余韵无穷。比纯真的甘美更值得人回味,也更实在。”
公仪修笑道:“那陛下,何来此问?”
公仪修呷了一口,浅笑道:“这‘点苍’之茶,也只要经过陛下之手,方得此难言滋味。臣本身在家中所煮,老是不得其要。”
“但她的话,还是说进了你的内心。”
公仪修淡笑道:“陛下感觉,臣的挑选错了?”
“那就算扯平了。”宫晔笑道,“你我君臣忙里偷闲,煮茶听雪,实可谓美事一桩。”他有着一张年青漂亮的容颜,就这么看,不管如何都不似已经而立的年纪,而实际上,他已三十有四。
他虽言定夺,方才却已先将四子各作一番评断,并无人可承大统。公仪修便只按下言语,静待其以后话。
宫晔点头,“朕既与你商定河清海晏,天下靖平,那便即便粉身碎骨,亦会尽力去将它实现。”
宫晔面庞伸展开来,笑道:“那便许逾儿出去吧。”
亭外枝头,光秃秃的树干被厚重的积雪轧得摧折,悄悄一声“咔哒”,撒下一蓬白雪。与此同时,亭中操琴的男人刚好一曲奏罢,住了琴弦。
公仪修沉默了一会,笑道:“此问陛下五年之前就已想得透辟,何必再来考问修。四殿下虽很有乃父之风,美中不敷,春秋尚幼。更有其生母薛妃一系朝中坐大。陛下如欲立子,则必杀母。纵使陛下不惧初创本朝先河,却必将逼得薛妃之兄,薛平祥等人借口背叛,亦使现在最头疼的军政冲突,更加激化。四殿下之名讳,非就是陛下为警示薛妃一系,不成逾矩?”
“苦尽不必然能够甘来?”
二人正对坐饮茶,却听得园外响起一阵骚动。
公仪修笑道:“祖父在时就尝警告我们,苦尽不必然能够甘来,倒也算是符合此茶之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