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朝小官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6章 身世[第2页/共3页]

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本来觉得,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陈腐保守的老呆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过分上心了。明天李大伯已经明白回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光荣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味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早晨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单独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几次去屏风前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热会晤,才会模恍惚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行动还是稳妥谙练:“十八娘上山以后就没下来过。山上贫寒,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晓得,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探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当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觉得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诘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向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出身,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答应他娶一个孀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必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周氏接下来的报告印证了李绮节的猜想:张家人决然舍不得让如花似玉的张十八娘守一辈子的寡,决然决然把她接回张家,预备为她再挑一户好人家再醮。杨家人看张家人油盐不进,恼羞成怒,和张家断绝姻亲干系。乡里人群情纷繁,整天把十八娘不肯为夫守节的事挂在嘴边,畏于闲言闲语,张家只得把十八娘送到山上的庵堂去静养。

周氏如此固执于为夫纳妾,却不轻视大胆特别的张十八娘,看来还是蛮开通的嘛!

李绮节明白周氏的企图,天然不会得寸进尺,诡计靠近张家和张泰宣,固然那惊鸿一瞥实在震慑民气。

周氏神采一震,绣花针差点戳破指尖:“来的是谁?“

周氏已经把警告说得很较着了,她是个订过亲的小娘子,倾慕一个出身不明的姣美少年儿郎,很能够会落到和十八娘一样的悲惨地步。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慎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叔叔,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假装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今后在张家人面前,特别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朝廷推行与民歇息,应当还处在鼓励人丁生养的阶段,乡里人竟然逼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僻的瑶江县了?

周氏走到后窗前,一向看到李绮节转过月洞门,才放下心。

周氏放下补了一半的蓝布直身,理理衣衿,淡淡道:“三娘,你出来看看昭节和九冬在做甚么。“

李绮节眸子一转:高大姐最是个吝啬磕巴的人,中秋又不像过年,杨家如何往李家送来这么丰厚的节礼?

周氏细心察看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纤细行动和神采,发明她诘问张泰宣的来源,仿佛真的只是出于猎奇罢了,悄悄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公然听得周氏接着道:“那杨大官人的小儿子和我们李家是隔辈的亲戚,五郎天保管他叫堂叔。杨小郎生得一表人才,也只要他配得上十八娘的品德。可惜杨小郎命不好,永乐二年的时候,他和县里几个秀才坐船去武昌府的黄鹤矶头看甚么文会,路上碰到江匪,被人扔到大江里淹死了,杨家人连尸都城没找着。“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