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大明门之变 二[第2页/共3页]
当然,改革也是因势利导,若无先帝时的堆集,若不是朝廷有了充足的开消,任何一项改革都只是个笑话,这些鼎新,如果放到了现在,或许是恰到好处,可如果放到二十年前,或许就成了天下动乱的隐患,就如王莽新政,固然新政的内容可谓超前,成果倒是加快了新朝的覆亡,大明的律法放到了秦汉,保准要天下大乱普通。
而柳乘风所针对的几项改革,却都恰到好处,常常是拉拢了大部分的人,用来打压少部分人,少部分人生怨,即使他们把握了全天下的言论,却又如何?任何一个朝廷,向来都不在乎叫骂的。
如果畴前,最多就当本身的佃农也就罢了,归正给地主种地也是种,给武官种地也是种,只是这些年,工坊的大量呈现,使得务工成了时髦,谁都晓得,务工的收益更大,在地盘上找饭吃常常辛苦一年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做工不但不能保持家中勉强能有口饭吃,还能有些许的积储。
当然,欢畅的还是大多数。
如此一来,在军户所里种地不但远远比不上务工,更比不上佃农了,军户们糊口困顿惨痛,再加上和其别人有了对比,心中早有积怨,此时朝廷俄然下旨,对世袭的武官来讲虽是没顶之灾,但是对军户们来收倒是久旱甘霖。
朝廷新公布的吏法当中,对于吏员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吏员分歧于平常的杂役,在新法当中将官制分为了十等,除了九品的芝麻官以外,这十品便是吏员,称呼上固然以吏为称呼,实在从本质上,吏实在还是归入了官的范围,或者说是官员的预备队,固然临时做的是畴前下九流的事情,但是身份已经有了完整的窜改。
与此同时,朝廷还对一些贱籍赐与了准考,对于本来的差役,也停止了鼓励,也就是说,就算你是平常的书办、文吏乃至是杂役,只要你情愿考,朝廷还会情愿给一些优惠的政策,毕竟他们经历丰富,但是文明程度却常常比不上秀才,只要肯用心,还是有‘转正’的机遇。
武官们就算不满,莫非还想反了不成,他如勇敢反,又有谁肯呼应?乃至底子不必动用官军,直接一两个差役便能够将其当场正法。
大多数的秀才,除了免除徭役,赐与必然的小特权以外,一旦考不落第人,中不了进士,今后再无出息可言,这天下谁都热中仕进,恰好很多人测验程度不敷,底子就过不了那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争抢几千个不到名额的独木桥,而现在朝廷在测验方面可开了源,这就意味着大师仕进的机遇更大,将来仕进,再不是看谁做的文章更好,而是谁的差事办得更好。
除此以外,统统吏员的薪俸,改由朝廷发放,吏部在每个布政司都设立了经历司,也即将吏部的职能更加扩大化,今后以后,不管是一品亦或是十品的吏员,也都归入了吏部考核的内容。
不管多少人谩骂,该来的还是来了,三年一次的科考,终究撤消,礼部那边,当然有很多读书人长跪于地,放声恸哭。
正德三年四月,从各地传来的奏书竟都是称道之声,本来大师所担忧的处所兵变,乃至是宗室谋反,仿佛都成了长远的笑话。这个世道,谁也不在乎谁在主政,最首要的是,天下有没有动乱的根本,如果民怨沸腾,便是朝廷再如何正统,还是是揭竿而起,烽火四起,但是有九诚仁对劲,大家有了饭吃,有了对糊口的更好预期,所谓的正统,所谓的道义,统统都成了废话。
再加上朝廷持续先帝的国策,大力扶植书院,因而这肄业读书之人,更是比之畴前多了十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