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朝第一国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93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2页/共3页]

凝神想了半晌,刘同寿也没想到甚么好体例,连左都御史都头疼的人物,他想借势反击,起码也得借嘉靖的势,这又谈何轻易?

连这话都说出来了,冯维世也算是全无保存了。若不是他的运气跟刘同寿绑得太紧,而刘同寿的行情又太好,他是决然不会冒这类风险的,现在就看刘同寿如何定夺了。

“刘观主,这位谢御史来势汹汹,你最好还是谨慎些,千万莫要轻举妄动。”冯维世早就等着刘同寿这句话了,在他看来,小羽士还是值得下注的,面前的难关看起来固然艰险,实在却没设想中那么严峻。

“那谢兰在京中夙来有愚直敢言之名,固然没有明言上疏,但人前人后却经常论及天子崇道之时,表示得极是深恶痛绝。前两年,桂阁老和心学相争,引得朝野高低哗然不止,他在国子监非常慷慨陈词了一番,差点就把学子们拉到承天门去!”

“冯大人,你春秋经历职位都远在贫道之上,对朝堂事更是熟谙,可有甚么指导?”

“也不尽然。”冯维世一摆手,“你申明鹊起,方才数月时候,其他处所的人都只是人云亦云,只要上虞百姓才真正受了惠,当然,也连同本官在内。余姚过来拿人,一起招摇而过,已经搞得人尽皆知,如果你坐视不睬,一来有损你的名头,二来也不免教人齿冷……”

朝争中,言官常常充当着前锋的角色,以是,朝争的狠恶程度,常常也跟他们的平时的表示有关。

“有劳冯大人操心了,不过,这对策,还是让我再想想……”冯维世的体例很不错,但刘同寿内心却有些别扭,哪怕想不出更好的体例,他也不肯立时便承诺下来。

“好说,也好。”对冯维世来讲,这不是最好的成果,可也不是最坏的。

那沈淮能勾引了那么多人,手底下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如果听任他折腾的话,邵真人就算有再大本领,也不成能包管天子一点都不动心啊。要晓得,这些年,皇上已经换了三位皇后了!

好处一大堆,风险又不算太大,更有张嵩这个先例在,再有谁看不清内里的玄虚,那还当哪门子御史啊?回家卖红薯才是端庄。

当初给沈淮科罪的,恰是当年的巡关御史,现在的顺天巡抚张嵩张大人。说来倒也巧了,时隔数年,终究将沈淮缉拿归案,堪合其罪的,也是这位张大人。

他升迁的速率必定比不上张孚敬、夏言这些惊才绝艳之辈,但比上不敷,比下却绰绰不足。十三道御史一百多人,多少人鄙人面苦熬了半辈子,还不就是个没名没分的御史――朝争中冲在最前面,论功行赏时排在最前面那种。

“以是,依本县之见,此事只能以静制动,任他百般挑衅,万般挑逗,你只巍然不动。忍到圣旨来时,便守得云开见月了然。”冯维世捻须浅笑,就差一把扇子,便能够扮诸葛孔了然。

“按说,天子行事有偏差,言官们就要规劝,可这些年来……刘观主,你应当明白的。”固然已经是在推心置腹了,可有些话,冯维世还是不敢胡说,幸亏他说话的工具是刘同寿,倒也不消说的太直白。

“刘观主与那沈淮虽有类似,可毕竟是分歧的。”冯维世轻捻长须,缓声道:“道法见地之高低,自不待言,机遇也大是分歧。嘉靖八年时,邵真人精力还算畅旺,事无大小,尽可保全殷勤,沈淮之名虽响,地点距都城虽近,但却全然进不得都城,更别提入得天听了。”

“最好的体例,就是镇之以静!”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