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撑死胆大的[第2页/共3页]
“周兄,你说,我该如何办?”树欲静而风不止,崔知府却不肯放过独一的听众。
后代提及嘉靖朝的权臣,第一个想到的多数是严嵩,但实际上,在嘉靖初期这十多年里,真正的风云人物是张孚敬。张孚敬原名张璁,后因避讳嘉靖的名讳,以是由嘉靖赐名孚敬。
与他糟糕的脾气相对应的,他在政务上的成就极是了得,名闻后代的一条鞭法,就是他的原创,张居正只能算是萧规曹随罢了。
“这些事,皇上当时还不如何懂,被杨介夫划拉了一大半去,厥后被人点醒,以是皇上才那么恨杨介夫,人都死了,还不肯罢休。这几年,皇上不养兵,破钞没有先帝那么大,可他也没有进项,要费钱,就只能跟外廷讨了,可户部那处所……呵,甚么时候充盈过啊?”
“那,”周师爷眸子一转,顺着他的话建议说:“干脆压下来?”
崔知府连连点头,苦笑不已,“十三年前那次,也是七月,涉及面和丧失比本年可大多了,可你晓得吗?那年是直到十月里,朝堂上才有了结论,决定要赈灾,直到第二天春季,施助的粮饷才到位了不到一半,本年才哪儿到哪儿啊?”
“一门二阁老?这能够吗?”
“张阁老要致仕?”这动静公然很惊人,周师爷眼睛一下瞪得老迈。
“前些年,张阁老和桂阁老两小我一会儿议开海,一会儿改盐法,早些年还派人跑到山海关去收商税,你觉得他们是在干吗?朝堂高低内心都是明镜一样,他们给皇上找钱呢!可找钱哪有那么轻易啊?成果获咎了一大票人,钱也没找到多少,皇上内心天然有点不是滋味了。”
“本年不一样,东山镇本年出了两个举人!并且有一个还是……”那胥吏两眼放光,津津乐道的说着。
“成与不成,又不在您,您尽管把奏疏递上去呗。”
延请幕僚帮手,是大明宦海的常例,不过普通来讲,他们需求幕僚做的,不是阐发政局,供应趋利避害的建议,而是帮手措置衙门内的详细事件。崔知府就是很典范的大明官员,对衙门事件,他是一窍不通,但阐发起政局,提及典故来,他一个能顶周师爷十个。
“这帮人是不是想着名想疯了?这类事也拿来讲,如果传出去,本官的官声还要不要了?疯子,一群疯子!”
“放榜?往年放榜也没有这么吵啊?”
“……”又是东山镇?知府和他的幕僚对视一眼,眼神中尽是震惊和苦涩,事情完整脱出掌控了。
“近期内,朝中的局势能够会产生窜改,窜改就在文渊阁!”
“不过,前两年,张阁老也出过状况,可最后不也起复了吗?此次……”
他的经历颇具传奇性,他是正德十六年的新科进士,恰好赶上了紫禁城易主,随后,他活泼于颤动一时的大礼节事件中,成为了力挺嘉靖,掀翻杨廷和的急前锋。
“东翁,上虞的请愿虽说僭越了些,但尚算在道理当中,水患既然已经肯定无疑,这秋赋和施助的确……”周师爷是个干瘪的老头,和上虞那位领衔上书的周员外很有几分神似,他捻着髯毛,眼神有些飘忽。
“哪有那么轻易?要单是那几个不识大抵的,我至于愁成如许吗?关头是阿谁领头的小羽士,此人才是最要命的!两个月的工夫,他左一个,右一个的,你说他闪现了多少神迹了?要不是朝局不明朗,我随便挑两个启奏上去,也能使得龙颜大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