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意人心[第1页/共3页]
宝树堂是谢迁主慎重修的,沿承的恰是当年谢安的典故,祠堂仿国庆院的布局,临河而建,四周林木富强,烘托着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倍显巍峨。
“东壁?”韩应龙一愣,“他能做些甚么?”
“淳叔,你说的是甚么话?好好的干吗要抢收?莫非你也信赖那些大话?雨都停了,那小羽士正被泥腿子们围攻,各家也都在上疏中署了名,家祖规复宗祠、宗庙的夙愿眼看就要实现了,如何能横生枝节?真是荒诞!”
很久,内里的人终究出来了,一个管家摸样的人迎了上去。
“但是……”
“当然是真的,除了官面上的文章,我还安排了背工,不然你觉得那些泥腿子为甚么这么快就背叛了?”谢敏行对劲的笑笑,将视野转向了院外快步走来的一个仆人,“甚么事?”
内里的喧闹声虽响,但却压不住齐瘦子锋利的嗓音,以及赵屠夫瓮声瓮气的大嗓门,以这二报酬首,越来越多的东山镇民插手了为刘同寿辩白的行列。韩应龙来时心急如焚,对外间景象未加留意,此时凝神一听,却略略放下了心。
这些人结合起来的阵容,别说知府衙门,就算布政司衙门也得慎重以待,再加上因为抢收带来的减产,以及对秋赋的影响,处境堪虞,远非他举人的功名,又或是刘同寿在官方的声望所能抗得住的。
他嘿然嘲笑:“谢家和那些大户一定不晓得此中的事理,但他们利令智昏,只想着借机打击敌手,却对官方的知识不屑一顾,不过也难怪,在宦海上呆久了,他们早就健忘俯身向下看的感受了,哼,此次就要让他们自食苦果。”
“我现在的确不能出面,该做的已经都做过了,接下来只要静观待变才是上策。”
“几次?”谢敏行面露不屑,嘲笑道:“就算几次又能如何?又不是下雨就会产生水患,前些天那种雨,除非下上一个月,不然能有甚么影响?一个月后,那碍手碍脚小羽士早就垮台了,就算发水了又能如何?”
“没水患不是功德吗?莫非汝化兄你一向盼着水漫江南?”
“咦,是淳叔啊?这是吹的那阵风,竟然把你从田庄上给吹返来了,如何?找我有事?”谢敏行是谢迁宗子谢正的远亲孙子,在家中排行第二,他自小便聪明过人,极得谢迁的爱好,常以吾家千里驹称之,以是,他的辈分虽小,但职位权势却高。
刘同寿微微一笑,“内里就交给齐大叔和赵大叔他们吧,他们说话比我说话更有结果。”
内里的鼓噪声越来越高了,明显有更多的人堆积了过来,韩应龙忧心忡忡的说道:“莫非贤弟你要出面相劝?可依愚兄看来,现在群情汹汹,贤弟你出面怕也处理不了题目。并且,你出面又说些甚么?如果持续对峙水患论调,恐怕……”
灾害几次,当然是天灾,同时也是天灾,官府的不作为才是主因。水利设施的废弛是其一,别的,官府就算发明了灾害的迹象,他们也不会停止抗灾,只能是在出了事以后,才会向朝廷求援,停止赈灾。
看到老管家愤激的神情,他又放缓了语气,“淳叔,如许好了,你再等三天,三天内,我必然处理掉阿谁小羽士,然后田庄的事,你如何说,就如何办,如何?”
他只能将但愿放在了刘同寿身上,盼着小羽士能再次揭示他神鬼莫测的手腕,力挽狂澜。可谁想到小羽士竟是这副没心没肺的模样,让他六神无主。
“雨停了已经有两天了,水患却迟迟未起,现在四乡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县衙那边已经乱成一团了,现在内里围了好多人,都说要找你讨个说法,这,这……”韩应龙急得团团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