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知彼不知己[第2页/共3页]
李壹闻言心头一震,不由对刘洪刮目相看,他强压住心头的颤抖,定定地看着刘洪。两人四目相对,少顷会心肠笑了。
“老夫人自谦了!呵呵呵!”王璿道:“不知令令媛可曾许配人家否?”
“回垂白叟的话,家父身子尚健。长辈在家经常听父亲提起垂白叟,说垂白叟为人刚正不阿、勤政爱民,实为朝中大臣之表率。”刘洪笑道。
“长辈李壹(刘洪)见过巡抚大人!”
王璿放下茶杯,赶紧拱手道:“王爷言重了,在王爷面前焉敢提叮咛二字!我是个直肠子,不会拐弯。若所言之事冲撞了殿下,还望勿要见怪。”
“拜见王爷!”王璿、李壹、刘洪三人拱手施礼道。
李壹重重地点头,道:“对!是郑王殿下。”
世人相互见过礼后,各自安坐。谁也不知如何挑起话头,场面略微有些难堪。
刘洪侃侃而谈地说完后,客堂变得非常沉寂,李壹心想:不愧是当朝首辅的儿子,心机如此周到,刘洪所言乍一听好象有点公允,但细一想倒有些事理,看来这小子还是得了父亲的一点真传。
虎帐大帐,刘洪与李壹劈面隔桌而坐,桌上摆着几碟小菜,一壶烧酒。刘洪端起酒盅一饮而尽,重重地把酒盅放在桌上,怨道:“李兄,我另有很多话要讲!如何拖着我返来了?”
“不知大人说的是哪家公子,说出来也好让老身参详参详。”张母笑问。
“呵呵呵!真巧啊!本来是李贤侄和刘贤侄。如何?你们也来找郑王吗?”
李壹、刘洪走后,客堂里只留下朱厚炜和王璿了,只听王璿呵呵一笑道:“殿下!可否愿让老臣替你保这个大媒?”
四人进了客堂,分宾主落座。待下人端上茶水,躬身退了出去后。朱厚炜看了一眼王璿,笑问:“王大人亲身过府,必有要事。有甚么事尽管叮咛,小王无不该允。”
金凤闻言羞红了脸,嘤咛一声捂着脸跑了出去。
朱厚炜等人赶紧将张母送至客堂门外。…………送走张母后,李壹发明朱厚炜说话有点心不在焉,目光老是瞟向王璿,李壹当即恍然大悟,他用手悄悄碰了碰刘洪的衣袖。刘洪会心。两人同时起家,道:“殿下!虎帐中另有些庶务亟待措置,我等便告别!”
张母闻言站起家,朝王璿福了福,道:“那就有劳大人操心了,老身先在这里感谢大人了。”言罢又朝朱厚炜福了福道:“王爷!你们谈闲事,老身便不打搅了。”言罢便欲回身拜别。
刘洪闻言面色一沉,不一会一气连干六七杯烧酒,最后重重地把酒盅拍在桌上,一字一句道:“就算王爷娶了他的妹子,他这个官也升不成!我毫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投机追求地小人,坏了朝廷的公器。”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金安马不断蹄地带着衙役和民团清除了境内残留的倭寇。他又会同县丞统计了县里因战事伤亡的军民,遵循朝廷的规定一一加以抚恤。更难能宝贵的是他还亲身搬砖和泥,帮着被倭寇烧毁房舍的老乡盖新屋。张县令的一举一动全落在巡抚王璿眼里,王巡抚在内心暗自为盐邑的百姓光荣,有这么一个务实、亲民的父母官。朝廷缺的就是如许地好官!
“好!那我就直说了,老臣观这盐邑县令剿灭倭寇残存得力,又能体恤百姓。其所作所为均是我亲眼所见,故此老臣欲向朝廷保举张县令。但是,老臣又传闻,殿下前些日子曾当众怒斥过他。心中迷惑,特来向殿下一问究竟。”王璿三言两语便说了然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