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继续君臣斗二[第1页/共2页]
────“刘墉要中招了!”悬岩说。
“万岁,既然夸好,您赏我点儿甚么哪?”
────“开端下套了!”
“刘墉真的能写一万字吗?”有人体贴。
“臣在。”
(曹磊说相声):乾隆想,那好。我让他写小个儿的。哎,也不可。我让他写小个儿的,他让我给他逮蚊子去,我这么大皇上满处抄蚊子?哎,不象话呀!嗯……对,主张来了:
(曹磊说相声):本来乾隆问和申就是打讳饰,首要意在刘墉。转脸儿又问刘墉:“你如何样啊?”
────“和申要不利了。”
(曹磊说相声):乾隆用心拿话往里领:“和申,国事办完,回到家做何消遣哪?”和申这小我专会逢迎别人的心机,拣人家爱听的说。他晓得皇上爱题字,喜好书法,从速说:“主子在家没事儿,也就是练练字。”
刘墉一听就明白了,刚才和申述练字,皇上夸他好;我要也说练字呢?也夸我,光夸不要紧哪,夸完了准说:你练得如何样啊?写几个我看看。得,我就得写呀!
(曹磊说相声):刘墉哪,偏不按这个意义答复。他跟乾隆论个儿。
────“真写吗?”有人焦急起来。
“我也不信!”其他的人都说。
(曹磊说相声):想到这儿,刘墉说了:“臣在家没事儿光睡觉啦。”皇上一听,嘿!这倒不错。吃饱了睡觉,诚恳可靠。嗯,倒不捅漏子!
乾隆先问和申,说:“和申,你写得了吗?”
────“这我晓得,微雕技术能够办到。”老迈还小呢说。
────“这牛皮吹大了!”飞舞手说。
(曹磊说相声):小寺人从速把笔、墨拿过来,裁好了一寸宽、二寸长的纸条儿。刘墉、和申俩人面前,一人一张。
盗凉人说:“把北海的白塔绑旗杆子上。”
(曹磊说相声):和申顿时答复:“主子写不了。”
(曹磊说相声):乾隆说:“刘墉啊,你也不消说一个蚊子脑袋上能写六十七个啦,朕现有一张一寸宽、二寸长的纸条儿,要在上边儿写一万个字,看你跟和申谁能写。来呀,笔墨服侍!”
(曹磊说相声):刘墉一看就明白了。心说,嘿,和申你可够坏的啊,翻着腕子把笔递给我了。我呢,接过笔来,甭说写呀,顺笔掉下个墨点儿来,半张纸就完啦。归了包堆才一寸宽、二寸长嘛。刘墉能不接笔吗?不能。哎,他也有主张。刘墉也是翻着腕子接笔。把笔接过来,趁回身的工夫往下一甩。哎,墨汁儿甩地下了。然后,用袖子一挡,写上了。
“刘墉,你就不练练字吗?”
“刘墉。”
(曹磊说相声):和申在中间儿一听,也愣住了。如何着?能写?好勒。眸子儿一转,有了,哼!明天我让你写不成。
────“真是奇才大才,这招也想出来了。”飞舞手说。
刘墉说:“小个儿的?我能在一个蚊子脑袋上,写六十七个。”
皇上心说:我这儿买包子哪?写字儿也论个儿,大个儿、小个儿。好,我问问:“刘墉,这大个儿的你能写多大的呀?”
(曹磊说相声):乾隆心说,算了吧,别问他大个儿的了。我呀,问他小个儿的吧。
端木风:“那刘墉也抡不动呀!”
“能?”
“臣,能写!”
“那……,小个儿的,你能写多么小的呢?”
(曹磊说相声):刘墉有主张。他提起笔来,在纸条上写了四句《三字经》。是“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四句《三字经》,十二个字。他把这一万字给包含了。写完今后,双手一托:“臣,刘墉交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