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之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监抚[第1页/共4页]

“一个将官,如要谋逆,若只要其一已之力,匹夫之勇,纵要生乱,祸害亦是有限。若其裹胁部属军兵一齐反叛,乃至盘据城池,叛变通敌,其为祸则甚矣。”管毅一脸诚心肠说道。

“这个,本官以为,一是要加强将领的遴选,需得品德过硬者方可担负,二是加强安然司的暗中节制,发明异动,便可及时措置。”李啸安静地答复道。

“哦。”

李啸心下猛地一惊,却一时没法辩驳。

管毅连连点头:“大人果是天纵英才,鄙人不过提个定见,大人便能这般加以实施,门生实是佩服。”

管毅那双圆圆的牛眼眨了眨,他降落声音说道:“大人,此次的叛将谋逆之事,大人措置,虽为宽仁,却还安妥。只是门生在想,如果我军中还是这般下去,没有任何窜改的话,那么诸如姜尊之类反噬恩主的将领,既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李啸心下长叹,这个管毅,当日本觉得他只是一名纸上谈兵的夸大之辈,却没想到,此人的思计,却还这般深切。

见得管毅出去,祖婉儿告别分开。李啸遂与管毅两人,于桌边分宾主而坐。

“大人,门生想问,今后若再有崔玉之类的细作,用财帛或女色拉拢我军将领叛变,却又该如何措置?”管毅言语锋利而直接,倒让李啸为之一愣。

“大人,你之所说,确有必然防治结果。只是鄙人看来,若仅仅这般措置,怕还是远远不敷。”

管毅所说的如许的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就是个典范的例子。

管毅说得没错,现在的崇祯,确是在四周派出监军。

李啸看着这个当日曾向他提出,挑拔鞑子与流寇互斗,从而让大明从中渔利的所谓千古奇策的墨客,内心不由得暗想,这家伙,该不会又想到了甚么希奇古怪脑洞大开的东西,来自已面前献宝吧。

“崇祯五年十一月,以寺人李奇茂监督陕西,刘允中监督山西,王应朝监督关宁,吴直监督登岛。。。。。。”

李啸闻言,又是一怔。

真是怪了,此人这么晚来与自已议论如许的话题,倒是何企图?

《明通鉴》中记录,崇祯于本年的六月份时,曾向朝廷各臣解释自已外派寺人监军的苦处,他在谕令中说道:“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事悉委之以大小臣工,然比者多营私,罔恤民艰,廉慎者又迂疏无通,此士大夫之负国度也。朕不得已,方用成祖监督之例,分遣各镇监督,乃一时权宜,欲诸臣自知省也,以信朕之初心矣。”

“唔。”

“大人,门生以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监军这个形式,实在还是极有效处的。如将其改进无缺,让其既可起管束监督将领的感化,又使其不得苛虐处所,祸害军民,如许一来,便是最合适不过了。”管毅笑着答复。

“崇祯六年夏,寺人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里军,会各抚道,分入曹文诏、左良玉诸营。。。。。。”

没想到,李啸一说完,管毅倒是连连点头。

管毅顿了顿,接着说道:“皇上觉得,派出寺人到军中充当耳目,便能够制止文武官员的欺蒙与谋逆,却没想过,这些人到了处所上,这点正面感化,远不能抵消其带来的祸害。要晓得,寺人们皆是刑余之人,虽有小部分忠心为国者,但大部分皆是只会善于巧舌令色棍骗天子的信赖,借以招权纳贿,暗谋私利。如许的人,所谓“监纪功过”,不过是给他们供应一个在外发财的机遇罢了。这些派出的寺人,到了处所上,常常只会一味的剥削贪腐,祸害甚大,乃至军怨民怒,其对将领的管束监督等正面感化,是以被大部抵消。这也是袁继咸等人激烈反对派驻监军的启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