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督臣经略锁辽东[第3页/共4页]
见太子和方阁老点头应允,熊廷弼说道:“辽东局势危在朝夕,朝议又迟迟不决,皆是当朝诸公之责也!”沈重噗嗤一笑,心说这个比本身还能获咎人的大炮筒果然名不虚传,一开口就把内阁、群臣全获咎光了。熊廷弼听到沈重笑声,瞪眼了他一眼,便接着说道:“这小子固然不是东西,但是见地倒是不错。”沈重凄苦,好么,哪有附和别人的定见,还要先骂上一句的,难怪今后被传首九边,该死。
沈重肝火冲冲地瞧着看本身热烈的孙隆,冷声道:“不是万岁爷说廷议后要召见我吗,还不快去通禀,我们得赶在方从哲的前面,我才气死里逃生。”孙隆坏笑道:“不是杂家不义气,杂家奉侍皇爷这么多年,多少晓得他白叟家的脾气。皇爷现在最顾虑的就是辽东,如果廷议成果已定,皇爷改得能够性不大,更不消说为你窜改。你如果不信,杂家也不推让,这就去给你通报,让你看看杂家是不是也能料事如神。”
熊廷弼又道:“下官另有一请,这小子表面儒雅君子,内心倒是奸刁奸滑,品性虽是不堪,却正合两军阵前凶险暴虐、无所不消其极、行事没有顾忌的要求。下官请皇太孙割爱,让他给下官做个幕僚,用于辽东,先行带兵入辽扰乱奴酋守势如何?”
沈重固然对晚明各个党派全无好感,更是不屑他们为了好处激发了明末轰轰烈烈的党争,给了天灾不竭、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最后一道催命符。客观来讲,他们本身也没想如许,特别是各党派冲锋陷阵的名臣,也大多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刚正贤能,只是或为朝争捐躯、或为党派操纵、或为汗青范围,在汗青上留下了既可敬又好笑的浓墨一笔,比如杨涟,比如面前的左光斗。就算有些了了朝政利弊的大才,也因皇权与臣权、党派与党派的纷争牵涉了精力,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比如高拱,比如张居正,比如方从哲。
见沈重还要说话,孙隆俄然神采一变,寂然大声说道:“皇上口谕,沈重接旨!”瞧见沈重悲忿地跪下,孙隆脸上一抹坏笑,大声说道:“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命沈重为辽东监军督臣,领京营人马,会和先行入辽救兵入辽参战,可便宜行事!”
方从哲也是浅笑点头,欢畅得说道:“辽东计谋、当前应急、后续安排都一一清楚了然,飞白公然知兵,老夫当同内阁奏明天子,请予批准。诸位大人,老夫想这辽东经略的人选,就不消在朝议上正式会推了吧,老夫也属意熊大人接任。”朱常洛和群臣也是纷繁笑着点头同意。
朱常洛本来看不上沈重,特别是对沈重轻言放弃辽东更是不喜,但是在沈重这一番造作矫饰的折腾下,特别是沈重的那首“怜命惜金不自伤”的打油诗,心中不由苍茫起来,瞧着沈重微微点头却不再说话。方从哲更是低头看地,疏忽朝议搁置停止,老奸大奸地不出头。而官员们刚被沈重打了脸,又气左光斗跟着混闹,也是悄悄地装哑巴,中和殿一时竟是鸦雀无声。俄然一人上前,大声说道:“太子殿下,方阁老,下官有话说。”世人一瞧,恰是被保举为继任辽东经略人选的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熊廷弼。
见方从哲等人听了都是冷静点头,熊廷弼接着说道:“辽东大败,十一万精锐边军几近全军淹没,别说攻辽,就是守辽亦是不敷。现在辽东残兵已是畏敌好战,不堪大用,下官请再调九边、京营十八万入辽,以奋发军民士气,震慑奴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