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一鼓登闻满城惊[第2页/共4页]
“打倒李三才,打倒周宗建,打倒……………………”
……………………
四周湖畔的人海正在气愤声讨,俄然人群边沿走来一群白衣女子,大家手持二胡,整齐寂静而行。待到了湖边高山,便分红几行,席地而坐,此中两人在湖边沙岸上竖起一幅巨幡,上书斗大的几个字,恰是“不见天理国法,无法小民泣血”。随后一百余把二胡同时奏响《二泉印月》的曲子,那曲子饱含着悲忿、不平、无法、惶恐、委曲、心伤掠过湖面、摧民气扉,刹时安好了玄武湖的上空,万民垂泪泣听,竟是感同身受。当伤悲至极,民愤变成了民怒,全部玄武湖已经到了暴风骤雨的前奏,俄然,就见本来围堵在核心的国子监生员的画舫正在渐渐散开,欲要逃离而去,而暴露中间两层庞大画舫的甲班上,两位女子同声悲吟,跳入了玄武湖中,那二名女子在湖中沉浮不定、挣扎哭嚎,将数万观者之心揪得紧紧的,齐呼救人,终究一艘快舟划水而过,两人下水救出二女,那二女浑身湿漉捧首痛哭。同时《二泉印月》的曲子蓦地声震云霄,上千人怒喝不平,然后上万人拥戴而骂,然后几万人的声浪惊天动地,万民之怒已是完整被引爆,炸的玄武湖近千士子胆战心惊、面无人色。
“家风不正,男盗女娼!”
“斯文败类,嫉贤妒能!”
李御史死死盯着对峙断交的沈重,又回身瞧了瞧身后看热烈的百官同僚,欲哭无泪悄悄抱怨为何恰好非是明天,非要在本身值班的时候。无法之下,寂然整冠,手捧沈重的诉状一起前行至午门正火线,扬声喊道:“尊大明太祖高天子之定制,奉大明成祖永乐天子之圣谕,从大明历代天子之仁爱,南京登闻鼓值班御史李天成,体察详确,今绍兴百姓沈重,敲登闻鼓诉不平于天子,当按制代天子传诏,诏魏国公、南京镇守寺人、南京刑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卿、应天巡抚入中和殿会审此案,另沈重所诉触及国子监众生员,宣南京国子监祭酒帮手审理。被告百姓未得天子旨意,只可拘束,不得关押,不得用刑,一应檀卷笔录不得遗漏当详确明奏天子圣裁,钦此。”
……………………
南都城四周八方的人流,逐步从几股小溪变成大潮,终究在玄武湖畔汇成人海沸腾喧闹起来。南京镇守寺人部下的一千余众暗藏此中,或是漫衍谎言,或是带头起哄,或是传播香艳,或是煽动民愤,当仇富、自悲、不平、侠气、怜悯、怜悯、猎奇、起哄、幸灾乐祸等等各种情感在人海各处荡漾到顶点,便万民齐呼、千夫所指地痛骂起来。因为有别有用心之人在此中鼓励、领头,那骂声更是整齐齐截、标语光鲜,万民怒骂如钱塘江水,一波接着一潮,耐久不衰。
“就是阿谁猜中辽东败局,被马琳总兵视为以文人而知兵事,被天子召对的沈重?”
“当真是一表人才,浑身竟无半点炊火俗气,难怪能写出红楼一梦。”
“就是那小我生若只如初见的绍兴才子?”
沈重不睬众位官员,将一头披发向后一甩,膝行而前,大声悲呼:“草民沈重,字东海,绍兴人士,奉天子诏赴京面圣。谁知南京国子监李济世、周世安等千余生员,对草民得天子恩遇而嫉恨,掠草民妾室女眷至娼妓画舫欺侮,草民一腔悲忿,哀告无门,鸣登闻鼓而诉不平于天子,请守鼓御史及诸位大人垂怜,接我诉状,体查冤情,中转天听,护佑小民之苦,草民虽死无憾矣!”在场官员听了都是一愣,这些光阴六部衙门高低都在群情谩骂此人,不想本日一见竟是潘安宋玉普通的少年,并且竟然和国子监起了抵触,竟然还胆小包天敲了登闻鼓,不由都是群情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