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国色江山》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五一一章 摧枯拉朽[第2页/共3页]

持续奔驰半个多月又经历一天一夜苦战的鞑子军队,终究成了强弩之末,很快堕入二十万大明军民的包抄当中。

崇祯七年,八月初五。

燃烧一天一夜的大火终究毁灭,数万军民完成十余万具尸身的清理埋葬,立即遵循战前编整序列,分批进驻沈阳城,在数以千计的大小头子号令下,怀着满腔但愿,开端清理废墟,修复城墙,重修故里。

已进驻辽阳待命的朝鲜五万兵力兵分两路,一起折而向北,攻打女真老巢建州,一部留守辽阳,剿灭周边的鞑子残存。

大明镇海伯、东江新军总兵官兼海防总督朱道临带领东江新军和麾下海军光复辽东的喜信,连同赐封朱道临为靖国公的圣旨颁行天下。

号称百万军民的辽东后金政权,完整被打断脊梁。

八月十九,回援老巢的黄台吉所部及蒙古各部八万马队超出辽河,分红南北两路向吴季诚所部镇守的静远堡和郭中骏率部镇守的东昌堡建议狠恶打击。

颠末一天一夜的狠恶交兵,吴季诚部和郭中骏部前后放弃长城一线无益阵地,狼狈后撤,被仇恨烧红了眼睛的鞑子各部不依不饶,穷追猛打,两边的惨烈混战直到拂晓时分才停止。

八月二十一,上午,跟着朱道临一声令下,幸存的两万余后金鞑子和蒙古残存不是被个人射杀,就是被积愤多年的辽东公众砍下头颅,后金政权自此灰飞烟灭,辽东全境再次回到大明皇朝统治之下。

八月二十五,崇祯天子的嘉奖圣旨送达沈阳,任命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为辽东都司,赐龙虎将军;任命东江新军副将张义轸接任东江镇总兵官,率部驻扎朝鲜义州城;任命东江新军副将李玉鸣为金州卫批示使,其他数十将校均获晋升,别离担负已强大到八万将士的辽东驻军各级主官。

崇祯七年,八月初九。

朱道临毫不包涵地斩杀黄台吉派来构和的多铎贝勒和包成先、罗斑斓两名汉奸,命令对包抄圈中的鞑子各部展开全面打击。

崇祯七年,玄月初五。

八月三十,朱道临顺从天子诏命,带领郭中骏部三个新编师和姜玉龙部两个水兵陆战师由陆路开赴山海关,行至锦州城下俄然策动,敏捷击溃并擒获出城防备的关宁军五千官兵。

留守宁远城的吴襄父子接到密报,魂飞魄散,抢在朱道临雄师到来之前,卷起所能照顾的金银金饰,照顾数十亲眷和八百仆人弃城南逃,那里晓得老将历易良带领的水兵陆战第四师已乘船到达山海关以北二十里布阵等待。

两天以后,走投无路的吴襄父子被迫投降,父子辆师法负荆请罪的典故,赤坦上身背负波折向朱道临低头叩拜。

西线总批示郭中骏带领东江新军第二师、归附的两万辽东汉军和五万辽民返回盖州,保护数十万亩即将收成的粮食,并与留守金州卫的历易良所部和北海舰队金州分舰队一起,密切监督锦州方向的关宁军,随时对能够从锦州方向回援的鞑子兵和蒙古兵展开打击。

颠末辽阳和沈阳的两次大战,留守辽东的鞑子武装力量十不存一。

朱道临和已被天子任命为登莱总兵官的亲信大将郭中骏率部进驻山海关,对精选出来的两万五千名关宁军停止最后整编,将缉获的关宁军兵器盔甲尽数拿出重新设备,交给他保举为南阳总兵官的吴襄持续带领,三今后开赴中原围歼兵变。

朱道临和麾下将校按照各种谍报和歼敌数量几次推算,发明占有辽东的鞑子军民顶天了也不到四十万人,此中青壮约为十五万,参军者约为八万摆布,此中三万余骑被黄台吉带到千里以外的宣大一线,留守辽东的鞑子兵不到五万人。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