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玻璃窖扩产[第1页/共2页]
有了这些步枪,留守范家庄的六百多新兵也练了几个月打靶,算是合格的新兵了。两千仆人全数武装了步枪。有了这两千兵士,李植感受本身的腰杆又直了一些。
拍卖会晤对的工具,当然就是天津的豪商们。天津是南北漕运中转站,是商贾辐凑之地,豪商云集。这些豪商们买了李植的无色玻璃杯能够转贩到大江南北,赢利高于李植本身在店里卖。李植面对这些豪商拍卖玻璃酒具,必然能卖出更好的代价。
李植给炮匠们画的十八磅炮设想图是基于这个期间被英格兰人称为“标准长炮”的一种重炮:这类炮炮重三千七百斤,口径3.92寸,炮长十尺,直射射程一千五百米,抛射射程六千米。李植的炮匠们用铁芯铜体法铸炮,大抵能让火炮轻很多。
李植要搞一个拍卖会!
“就后天下午吧!”
李植又去番笕作坊查抄了一下。
主张盘算,李植就找到许敏策,和他筹议开拍卖会的事情。
许敏策闻言大喜过望,这一百套酒具贩到江南去估计能卖到4、五十两银子一套,刨去运费、钞关和野生用度,这一百套就是每月一千多两的利润。
并且卖货给这些商贾们,实际上也是给他们赢利的机遇,能够扩大本身的人脉。
李植当即找来蔡怀水,让他顿时脱手,在本来的玻璃窑中间再建一个新窑,扩大玻璃的出产才气。当然蔡怀水一小我干不可,李植又雇了六个工人作为第二个玻璃窑的员工,和蔡怀水一起建玻璃窑。
李植发卖的一套酒具内里有二十个无色酒杯,能够两桌人利用。三十两一套的话,均匀一个酒杯只卖一两五钱。和西方货船超越重洋贩过来无色玻璃杯比起来,李家的无色玻璃酒杯就便宜多了,怪不得富商们都要抢购。
李植最后查抄了一下玻璃作坊。
纺织工厂还是老模样,雇佣着一千七百七十人,到处都是各种机器摩擦的声音。纺织工厂直接购进粗棉花终究产出李家精布,能完成全部财产链的出产,每个月产布三万一千匹摆布。这些精布通过董家的发卖收罗行销到大江南北,每个月能给李植带来八千四百两的利润。
火炮作坊方面,这大半年已经出产了八十门六磅炮,已经充足李植利用了。炮兵的比例不能太高,李植让作坊停止出产六磅炮,转而摸索出产十八磅重炮作为范家庄城防的防备火炮。
但有这么多钱赚,老是功德。
感激我要书升、回笼觉小妙手、干干活看看书的打赏
玻璃作坊是李植第三个比较赢利的财产,李植找李兴来一问,发明玻璃酒具现在已经供不该求。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产两百五十套玻璃酒具,五十套玻璃茶具。玻璃茶具还好,每个月能卖三十多套。无色的玻璃酒器则极其脱销,一上市没几天就当即卖光。
李植现在的气力,已经超越天津最大的一支兵马――三千人的镇海营了。固然李植并不过露气力,但守备、兵备道见了李植都客客气气的。
措置完宦海上的迎来送往,李植就开端查抄本身的财产了。到汝0州去援剿一走就是四个多月,李植很担忧本身的财产出题目。
固然现在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为李植赚6、七千两利润,但明显这个产品的红利潜力亟待发掘。
李植起首去工人最多的纺织工厂看了看。
蔡怀水建第二个窑子轻车熟路,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批示工人们建好了窑子。第二个窑子一完工,李植就让新窑子尽力出产玻璃酒器。新建的窑子比老窑子多一个坩埚,将玻璃酒器的总产能扩大到了一个月六百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