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工程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阪[第2页/共2页]

城墙上面的守军仿佛非常严峻,在六里的间隔上就开仗了。

有三发炮弹射中了城墙中间的加农炮,狠狠砸在加农炮的炮身上,一次性地让这类大炮退出了战役。被炮弹击打过的炮筒产生形变,能够会把炮弹卡在炮筒里,形成炸镗,已经没法再用。

一六一五年大阪城毁于烽火,德川家康占据大阪后将其扩建。扩建后的大阪城天守阁高十七丈四尺,内有八层。

舰船上的舰炮普通挑选加农炮。德川家向荷兰人采办大炮,买的明显也是舰炮。但十七世纪的加农炮射程很短,作为舰炮是不错的,作为守城炮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城墙上的加农炮朝六里外的虎贲师炮车开仗,却底子摸不到虎贲师大炮的边。炮弹在虎贲师大炮的一里前面就落了下去,“通”“通”地砸在泥土里。

过了一分钟,又是一百六十发炮弹射向大阪城中的炮台。

对于日本人来讲,这座大阪城就是一座不成攻落的坚城。

但在李植动辄设备百门大炮的虎贲师面前,这十六门炮就有些寒酸了。

这是一座很大的城堡,乃至比大明的一些小县城还要大一些。有层层的护城河、壕沟和墙体庇护,天守阁高矗立立在中间。城堡三之丸前面的城墙上站着举着铁炮的日本足轻。据岛津家的谍报,城堡内里的守戎服备了七千挺铁炮。

李植的大炮抢先于这个期间一百年,比大阪城的十六世纪防备思惟抢先整整两百年。两百年的技术抢先,带来的结果不是用“上风”两个字能够描述的。

这一次大炮按照炮弹落点微调了角度,射中率更高。

李植站在城下町东面的一片小土丘上,用望远镜察看五里以外的大阪城城堡。

在十七世纪的中叶,日本的军事技术已经掉队于期间。因为冶铸业的技术低劣,日本的大炮生长非常迟缓。到了李植率军攻来的一六四三年,德川家康都没有为大阪的城墙设备充足的大炮。

十一月十三日,一万虎贲师乘船穿过濑户内海,登岸本州岛包抄了大阪城。

大阪城是日本比较大的城堡之一。一五八三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按照地上制作大坂城,以一年半摆布的时候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续不竭地扶植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备设施。

炮兵被炸死,加农炮也没法操纵了。只一次炮击,李植的炮兵就在六里外废掉了五门加农炮。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