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工程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天地[第1页/共2页]

“狄班长,你们在台湾岛上顺利安营了吗?”

每月支出三两多银子是如何的好日子?

要晓得一石米卖给多数督的平价粮店可得银二两,四十石粮食就是八十两。相称于每个壮丁月支出三两三钱银子。

荷兰人的武装商船,就活泼在台湾南北的这一片海疆。

红毛是这个期间明人对荷兰人的叫法。这个期间荷兰人的海商或者说海盗已经杀到了东亚,偶然做贸易偶然劫夺,和明朝打过很多次仗。明朝被劫夺几次后制止荷兰人登岸大明,这让荷兰人落空了中国货源。

李植的三条大船在大沽停了两天,不等过年,又载着一千人往台湾去了。李植故意加强郑晖安营地的武装,此次又派了两百兵士畴昔。除了兵士,此次赴台的其他职员满是应募开荒的农夫。这些农夫达到台湾后将开端修建沟渠开开荒地,争夺在三月前开出地盘,开端播种。

三个信使又向李植汇报了台湾岛上的各种环境,李植仔谛听着,和信使聊了足足一个时候。

方老三是陷阵团的排长,他是崇祯九年参军的,现在已经是四年的老兵了。依托历次战役堆集的军功,他做到了连长。

不过到了台湾,方老三四周看了看,立即就明白,这颠簸几千里来到台湾,是值得的。

阿谁班长见李植不问了,说道:“多数督,我们在回程时候碰到了红毛夷的九艘大船。那些红毛船仿佛是在劫夺途中,一看到我们的船就上来打劫。”

如许算下来,撤除给将军大人的六十石地租,一户农夫伉俪二人能够收四十石粮食入仓。

这是甚么观点?

####

此次大年都没有过,方老三就带领四十名流兵登上了船,开到了小琉球。

而农夫们在地步里耕耘,不需求早出晚归在工厂里干活,也不需求挤破头和别人合作工人的岗亭,就能过上月支出三两三钱的敷裕糊口。

阿谁姓狄的班长听到李植问话,猛地站了起来,站得笔挺地答道:“回多数督,郑批示使找到了一个山下有小河的小山头,在山头上扎了营,挖了三道壕沟。”

阿谁站岗的兵士答道:“不是蛮人,是红毛来了!”(未完待续。)

传闻将军大人要给每个开荒的男丁和壮女分二十亩有灌溉沟渠的水田。每五个男丁、壮女借给水牛一头,地租六成。台湾这处所气候暖和潮湿,一年能够种迟早两季稻子,一年下来每亩收二石半大米绰绰不足。

从安营的小山上面四目望去,视野内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方老三晓得,这树林长得这么密是因为地肥,只要一把火把这些林子烧了,这些地盘就会变成肥饶的农田,那林子烧出来的草木灰更是最好的肥料。

一条安好的小河穿过一片平原,取水非常便利。只要在河边架上龙尾车,河水就能源源不断地灌溉到水田里。

这里没有刮地三尺的吏员,没有压迫小民的大明官员,没有整日盯着小农地盘的卑鄙缙绅,只要取之不尽的阳光,水和地盘。只要农夫们用心种田,很快就能敷裕起来。

方老三这些年插手将军大人的夜校学问字,现在已经会写信了。家里的兄弟姐妹不识字,但是能够找读过书的人念信。三艘大船每个月就在天津和台湾之间来回一次。方老三的支属们很快就能收到方老三的信。

四十名流兵跟着方老三快步往安营地赶去。赶了半个时候,方老三回到了安营地小丘上。

十仲春二十八日,李植的三艘尖头大船返航了。

李植愣了愣,没想到三艘船回程途上还碰到了荷兰海盗,问道:“厥后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