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工程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本色折色[第2页/共2页]

天津在万积年间的征税标准,是每亩田征本质四升六合麦子。

“三饷合起来,每亩加增二分七厘银子折色,合计四十九万九千两银子。”

明朝的税制非常庞大,普通来讲田赋分为夏税和秋粮。凡是夏税征收不能超越八月,秋粮不能超越次年仲春。明朝初期征收田赋以征收什物为主,兼以钞、钱、金、银、绢、布。用麦米交纳称为本质,用金、银、钱、钞、布、绢等物品折换交纳,称为折色。但颠末万历朝一条鞭法鼎新后,田赋以折色为主,也就是上交银子作为赋役为主。不过一条鞭法并未完整履行,还是有一部分田赋是以本质粮食的情势交纳。

“崇祯十年,杨嗣昌定十面张网之计剿贼,朝廷加征剿饷,增田赋银二百八十万两,天津的地步,每亩加征五厘。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发起加税练兵,亩加练饷银一分。”

李植点头说道:“这么提及来,如果把征收的总赋税增加二成,并把税收平摊到统统地步上,让逃税的缙绅征税,我们不但能减轻小民承担,还能增加一些支出!”

李植此次清算天津的税制,让本身的一个表兄谢良朋卖力。谢良朋是李植姥姥的mm的孙子,算是个远房表兄。谢良朋读过几年书,本来是在一家米店里做管帐。他儿时和李植便熟谙,崇祯八年他见李植平步青云,便主动投奔李植,在李植麾下做管帐。干了六年,谢良朋已经是初级吏目了。

各省的实际征收的税赋程度因为亩产产量和各种汗青启事各有分歧,但各省、各州、各县的征税总额一经肯定后,就根基是稳定的。不管人丁和地步数量如何窜改,各州县都要将每年需求交纳的田赋分摊到全州县的地步上。

谢良朋又说道:“但是这万历朝和本朝有加征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最多的是辽饷,万历四十六年,每亩加银三厘五毫辽饷。万历四十七年,每亩再加三厘五毫。万历四十八年每亩再加二厘。崇祯三年,每亩再加三厘。合计每亩加征一分二厘银子。”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