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要人[第2页/共2页]
酒宴之前,以李植为首,天津众官给王承恩奉上了礼单。
王承恩愣了愣,问道:“如果李植不肯交出来呢?”
好久,他才展开眼睛,说道:“李植一派人马满是亲族旧友,同声同气。李植如果被抓了,李植麾下那些武将惶恐仇恨之下,必定奉他弟弟李兴为首,真正举起反旗。到时候不说天津一地再无国法,说不得全部京畿都要被打得一团稀烂!”
王承恩吸了口气,说道:“天子圣明!这李植的兵马强大,强剿不易!莫不如招李植入京,把他抓捕于殿上!”
王承恩一句话一句话的让步,只差没说出“天子会帮你杀这四人”的包管出来了。如果这包管说出来,天子就是求李植了,万一传出去那就太丢人了。王承恩已经把暗话说的非常了然,眼巴巴地等着李植答复。
朱由检吸了一口气,喟然说道:“不先把流贼剿除,我大明还真抽不出兵马去对于李植。现在之际,只能先稳住李植。”
秉笔寺人就是帮天子“批红”的人。明朝以内阁治国,奏章到了都城先进内阁,由内阁阁老把本身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秉笔寺人则按内阁票拟的笔墨誊写一遍,或奉旨变动,用朱笔批之,作为天子的终究的决策。这誊写一遍票拟的事情,就称“批红”。
“这李植也是算准了朕现在不敢拿他,才如此放肆!”
李植瞥见年青肥胖,面白不必,身穿蟒服腰佩玉带的王承恩出轿,走上来拱手道:“李植见过王公公,王公公从京师一起过来,辛苦了。”
王承恩在安西门前下了肩舆,看到浩浩大荡的天津文武官员,内心一个格登。李植这场面,不像是一个总兵,倒像是一个总督啊。这天津宦海上大家以李植为首,李植不往前走世人不敢迈步,仿佛一方诸侯。
王承恩是来宣旨的,本来念了圣旨就该归去。但此时李植见了王承恩,王承恩却不提传旨的事情,让李植不晓得他打的甚么主张。李植想了想,转口说道:“公公车马劳累,不如随本官到总兵府安息一阵,早晨我再率天津文武官员为公公拂尘!”
王承恩嘘了一口气,无法说道:“此前太保上奏天子说了然这四人的罪行,如果失实,咱家猜想交给三司会审也是逃不了极刑的!”
王承恩气得一顿脚,无法说道:“咱家感觉,天子也是和咱家一样考虑的。”
王承恩笑道:“咱家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有劳太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