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太保[第2页/共2页]
现在这局势,实在令民气焦。范家庄大捷后迎来的曙光,因为李植的鲁莽毁灭殆尽。
朱由检愣了愣,问道:“那里来的大捷?”
但是那奏章上面,洪承畴白纸黑字写的清楚:
朱由检正在那边焦炙,却看到王承恩手上抓着一个奏章,从平台上一起冲了下来。
“李植实乃我大明当中流砥柱,不成不赏!进李植正一品左都督,封太子太保,特进荣禄大夫!”(未完待续。)
但是和满清乞降,也是阻力重重。不但满清态度含混,并且大明朝中百官也是果断反对,事情几近没法摆上桌面。
并且不是克服,是大捷,要斩获多少首级才气称为大捷?
一个月前,清军撤了对济南的重重包抄,往青山口退去。七万清军押着二十多万百姓和劫夺来的无数赋税财帛,走得极慢。可即便是如许,一起上大明的十几万雄师没一人敢上去邀战。洪承畴和陈新甲非常“慎重”,守在天津的堡垒当中,只看着清军安闲地往青山口去。
但现在李植却带着一万人鲁莽地冲到了青山口去。如果李植败了,大明朝就再没有能战的兵马了。朱由检便只能依托杨嗣昌,回到和满清乞降的老路上去。
朱由检咳嗽了一声,喝道:“王承恩!”
此次朱由检调洪承畴秦军入卫京师,是冒着流贼死灰复燃风险的。如果秦军耐久留在京畿,本来已经冬眠的流贼必定会重整旗鼓。大明朝那里有两线作战的气力?流贼一灭鞑子就来,鞑子一来兵马就往京畿调,好不轻易靠人数上风逼走鞑子,流贼又起来了,如许的死循环已经两次了,变成了朱由检的恶梦。
但是朱由检此次却没有为李植的敢战而欣喜。固然朱由检没上过疆场,不通军事,但也晓得,这一万李植兵马不是七万清军的敌手。清兵如果围而攻之,李植如何顶得住?
现在大明朝内忧内乱,明军对阵清军不敢战,大明只剩下李植这绝无独一的一支强军。第二次范家庄大捷擒斩东奴一万多首级,算是给耀武扬威的清军一计重击,让他们今后再想入关劫夺时候也要衡量衡量。但是这个李植却如此莽撞,竟用一万人去战七万人?如果李植这一支兵马折了,今后明军又要规复无军可战,任清军四出劫夺只能作壁上观的局面。
朱由检想着想着,越来越烦躁,忍不住咳嗽了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