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仗义之辈[第2页/共2页]
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劈手把酒碗摔了个纷繁碎碎,仿佛慷慨赴义的伟岸豪杰普通大踏步的朝着北边去了……
江南学社的相公们每日里高喊着“抗击鞑虏”“声援扬州”的标语,结合各大学社、文馆的读书人囊括起一阵风潮,深得宁城百姓的佩服。那些个读书种子们可不但是空口口语的叫唤,还在做实在打实的事情哩。
三十多条大大小小的花船齐齐而动,出长江上运河,去到扬州城下血肉横飞的疆场上……
要说占有大义名份和品德制高点,这些读书人如果认了第二,普天之下就没有人敢认第一。他们的言辞更加锋利而起狠恶,三言两语就能把弘光朝君臣骂个狗血淋头。
“再者说了,连淮右的大旗军都去驰援扬州了,我们宁城豪杰也不能让他不下去。我传闻大旗军在扬州城下和鞑子兵打的难分难明,这就去助李大帅一臂之力……”
但这声援扬州之事,是正的不能再正的忠义豪举,她们能够驱船分开十里秦淮去到大运河上策应扬州公众,一时轰传全部宁城,“婊&子”如许带有严峻欺侮性子的字眼儿就再也说不出口了。
“我史二再如何混账,也比那些个婊……那些个卖笑的婆娘要强很多吧?连她们都去扬州助战了,我史二还能闲着不成?”
天底下姓史之人也不晓得有多少,并非全都是一家人。史可法本籍北京,河南开封人氏,端庄的北方人,而这位史二爷倒是地隧道道的金陵土著。固然都姓史,但却不是一个史。
抨击朝廷的民风早已有之,仿佛标语喊的越清脆就越是忠君爱国的志士仁人,越能闪现得出读书人的风骨。
一时候群情汹汹言论四起。
此时现在,楚汉文正带领江南学社的读书种子们行走在大街上,抬着孔贤人的雕像厉声高呼,把标语喊的震天响:
特别可贵的是,各大学社、文馆的相公们,还动员了统统能够动员的力量。为了尽快让扬州八十万生灵尽快撤离那绝死之地,硬生生的从“漕运总会”当中募到了一百多条船。
号令公众以统统可行的体例声援江北,每日里捧着“功德箱”挨家挨户的捐献银钱,购买药品、粮米等物质送往扬州,也算是为扬州之战出了大力量的。
第一百四十章 仗义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