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先礼后兵[第1页/共3页]
这绝对没法接管。
“那你倒是说,这颍州应当如何打?”
林大人筹办了好几套灯号,闯军来了以后不等他们攻打就主动在城头挑起闯字大旗,张献忠的军队来了换上张字大旗,然后主动献上粮米布帛等财物,换一个“不进城”的成果。
“你李大帅心中早就有了成算,还装模作样的问我?是想考考我老崔的目光吗?”崔耀祖哈哈大笑着说道:“接下来要如何做,这还用问吗?打颍州,必定是打颍州。”
颍州新城修建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朱元璋为了防备上游的陈友谅,将颍州城墙修建的非常高大,坚毅程度仅次于南京和开封。前些年,林大人又征调民夫扩大了护城河,直接将颍川江变成了护城河的一部分,将颍州小城打形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乌龟壳”。强行攻打必然会丧失惨痛,还不如直接拿了东西走人,来个“相安无事”。
持续三任知州,两死一逃,颍州就再也没有知州了,州衙堕入空转的难堪局面。
“如何?聚啸在内里的流民还没有走?”这个动静让林叔同林知县很不测:“我得去看看。”
前些年的时候,张大贼(张献忠)攻打凤阳,掘了皇家的祖坟。朝廷大怒之下,中都留守司一大票官员的人头落地,巡抚、巡按全都被杀头,连五省督军都被判了个斩立决。当时的颍州知州自知不会有甚么好了局,不等朝廷降罪的旨意下来就吊颈他杀了。
之以是会呈现这类匪夷所思的状况,就是因为颍州有两套行政体系。
李大帅?甚么鸟的李大帅?听都没有传闻过。
“愚斋不听我良言相劝,如果触怒了李大帅,到时候军令一下强行攻打,只怕会落个生灵涂炭……”
崔耀祖说的这一番大计谋她并不是很懂,但她曾经看过李吴山描画的那副舆图,晓得崔耀祖所说的这几个处所恰好就是李吴山勾画的红圈范围。
江南的藩王做梦都想过一过天子瘾,现在中枢颠覆崇祯已死,必定会有很多人抢着做天子,谁还会在乎甚么狗屁的太子?
“我的李大元帅啊,拿我和那帮书白痴相提并论,你这是在欺侮我吗?哈哈……”崔耀祖傲慢的大笑着说道:“别看我老崔生就了一副其貌不扬的臭皮郛,却有满肚子的真本领。雄才大略天下无敌如许的大话我不敢说,但如果比肩诸葛武侯,应当还是有充裕的……”
仅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明朝毫无虔诚可言的崔耀祖就比满脑筋“忠君报国”思惟的路恭行、程园毕等人要高超的多。
如果说林叔同是忠臣的话,恐怕连他本身都会感觉脸红,但他绝对是个管理处所的能臣。
“所谓的衮衮诸公,全都是目光短浅的蠢材,大明朝亡的不冤!”崔耀祖哈哈大笑着说道:“到了这个境地,竟然还做着扶保太子即位的春秋大梦,我呸!”
对于王宣同、程园毕等等这些跟从太子一起南撤的文官而言,太子就是大明,大明就是太子。在南京即位的弘光帝不过是福藩罢了,充其量就是在告急环境下监理江南事物的藩王罢了,如何能和先皇嫡血的太子相提并论?
这位林大人的主旨就是认怂,毫不硬拼,不管谁来了都不获咎,而是将城门一关吊桥收起,客客气气的把仇敌打发走。
这位王宣同王大人是科道出身,当年曾经在“岁考”中考评过林叔同的政绩,遵循宦海上的法则,能够算是林叔同的半个下属了。
“大人,流民遣使前来,要不要放他过来?”
“刚夸你两句,你就吹上天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和诸葛武侯比拟肩,真是个不知羞的老东西。”李吴山笑道:“既然你已经发了大话,我就给你一个证明本身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