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菩萨阎王[第1页/共3页]
寿州本是淮西一带的大城,但城防却极其脆弱,光是城墙就被扒了三次。此中有两次是被大明官军给扒的。
纯真参军事层面开看,寿州远不如颍州坚毅,既然大旗军能霸占城高池深的颍州,顺顺铛铛的打下寿州应当没有多大的题目,但从政治意义上看,颍州底子没法和寿州相提并论。
“李帅一介武夫,行事莽撞操切,为了给太子一块立足之地就不管不顾的去打寿州,那也就罢了。为何路恭行不知禁止?”
太子及一众文官纷繁奖饰大旗军的勇武,太子还亲身誊写嘉文,嘉奖大旗军三战三捷的功劳。
拷掠朱门大户!
程园毕的担忧,也恰是太子等人所担忧的。
对于大旗军而言,寿州几近就是一座不设防的都会,与其说是攻打,还不如说是领受更贴切一些。
崔耀祖做事的手腕简朴而又卤莽,所谓的“劝捐”更是直接了当:先是派兵抓人,然后让这些朱门大族用大量的赋税来赎人,稍有游移就动用酷刑,有些人因为打熬不住直接就死掉了。对于这些人,崔耀祖更是变本加利,直接派兵抄家,将统统的产业全数充公。那些个作威作福的大老爷们那里见过如许的场面,纷繁献出大量的赋税……
时势险恶大敌当前,本身人内部先打起来的话,光复大明的欲望顿时就会成为泡影,这是大师都不肯意看到的局面。
方才“领受”寿州,李吴山顿时派兵占了州衙,毫不客气的将处所官摈除出去,把府库洗劫一空。然后又派兵占据了马士英的庄园,遵循之前的“老端方”大肆洗劫,将数不清的财帛粮米全都运走,又把马士英留在这里的“仓大使”狠狠的揍了一顿。
遵循李吴山的说法,皇庄本就是朱家的,绝对能够算是太子他们家的“祖产”,我现在只不过是帮太子夺返来罢了。
寿州也是那么好打的么?
如果直接否定了弘光朝的统治职位,就必然会发作内哄,到时候江南的军队必然会最早打过来:为了皇位的争夺,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标戏码早已屡见不鲜,更何况弘光帝仅仅只是太子的堂叔?
行军兵戈是李吴山的分内之事,作为监军的路恭行只负有高低通达监察催促之责,并且攻打寿州本就是为了扩大太子的地盘,李吴山这么做无可厚非。
“路恭行这个监军是如何当的?”
连固若金汤的颍州都守不住,颍南和颍下如许的小县城就更加的不消提起,直接就不战而下了。
因为江南的弘光朝已经正式建立,太子的正统身份已成了安排――你再如何正统,也不过是个前朝太子罢了,现现在南都城里边已经有了个天子了,莫非你这个前朝太子还能比天子改正统?
但李吴山是崇祯天子的臣子,为了太子的好处扩大地盘也是完整顺理成章的事情,总大义角度考虑,李吴山这么做当然没有错。
但这类悲观的情感仅仅只保持了六天,情势就急转直下了:在占据了颍下县城以后,李吴山又马不断蹄的去攻打寿州。
这个行动等因而公开和身为江南首辅马士英马大人撕破脸了,把路恭行吓的够呛,但李吴山却做的理直气壮:
那李吴山是个赳赳武夫,做事情不过大脑也是能够了解的,但你路恭行是监军啊。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没有拦住李吴山,你这个监军是干甚么吃的?
虽说太子是先皇嫡血国之储君,但江南毕竟已经建立了弘光新朝,太子和弘光朝之间的干系难堪而又奥妙。
从实际角度考虑,寿州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地盘儿。
“马士英的庄园?这明显是皇庄好不好?被马士英窃据罢了,收敛如此浩繁的民脂民膏,恰好趁这个机遇偿还太子收为国用,有何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