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章 赵全生建议[第2页/共2页]
玉梁写写停停,姐弟俩折腾半天,总算写妙手札。
玉秀又叫来郑氏,与赵全生三人商谈,将作坊比来要发送的货色理了一遍。
她想了半晌,叫了玉梁来,让他代笔给沈莛写了封信。
“大娘子,等这批货运出去,不如就让运货的人与各家铺子掌柜的商定好,下月要运送哪些种类、运送多少货色畴昔,免得有些店铺卖得好东西不敷卖,有些卖的不好货色堆在那。”
玉秀想着宿世的影象,朝廷必然不会让滕王一向像个独立的国中国一样,只要滕王被安定,那兰江的货运必然起来,到时他们在砚山的船埠,既有南北官道通过,又有兰江水运,还愁没有买卖吗?
“太好了,娘子,这但是大买卖啊。”赵全生一拍大腿,感觉太妙了。
赵全生一心要投奔后,对传言中颜家管事的大娘子,态度不敢再有忽视。
赵全生这几小我都客气几句,包管此后必然纵情等等。
三人又商定了一些事情,玉秀倒又想起一事,“老赵,你在蜀中时,可有重视那边的粮食?”她叫了老赵没叫赵管事,更显得靠近几分。
她是女子,笔墨不能等闲落到外人手中。如果玉栋和玉梁今后入仕了,姐妹笔墨随便流落在外,对他们的名声也有影响。
玉栋不在家,玉秀见了他们,颜庆江和九娘陪她见客。
等明州那边铺子开张后,还得交代那边的管事和掌柜,今后设法买邸报小抄送返来,家里每月也得看看。
赵全生想了半晌,“蜀中那边不缺粮,不过倒是看到有商船运粮,仿佛是兰江内里买的。其他就不晓得了。那几天关在船上,也不敢多看,怕肇事。但要我说啊,这粮食买卖也可做,北地有处所受灾,本年粮产不可。”
“大娘子尽管叮咛,我老赵晓得的,必然不含混。”赵全生拍拍胸脯,暴露几丝江湖义气。
从蜀中沿兰江出来,颠末青州后,两岸都是高山,一向到砚山才有一片平原。
“大娘子,今后家里买卖做大了,我们各地的风土情面都得顾着点。”赵全生说得鼓起,滚滚不断提及各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