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钱粮问题[第2页/共2页]
现在最大的题目还是固然有了三千五百人的设备,但是如何以很高的效力武装起三千五百人才是关头。
固然晓得刘永锡不但是应袭诚意伯也获得了阁臣马士英的尽力支撑,但是这并不代表京口镇在赋税方面就能万事无忧。
幸亏南渡时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并且当时就拼集过呼应的草台班子,更不要说现在另有诚意伯府的白叟互助,以是刘永锡亲身捉刀并没有碰到甚么大题目,而瑾儿与慧儿则是充当起红袖添香的角色。
只是军队中的山东兵越来越多,就连邢营都呈现一样的环境,现在山东兵的数量已经超越了秦兵。
刘永锡倒是给上面的这帮兄弟吃了放心丸:“大师放心,赋税的题目我有体例,但到时候你们必然要听我批示才行!”
固然刘永锡承诺邢营南下时五百人偿还时将有一千五百之众,但是高杰与邢夫人反而更加担忧刘永锡有借无还,以是他们暗里派使者带着高杰的调兵号令想把邢营强行拉走,而成果倒是让高杰与邢夫人完整绝望。
在这类环境下保持杰出的军纪天然只能是胡想,现在固然已经到了相对富庶的江北地区,但是赋税供应仍然是大师最最体贴的题目。
并且朝廷的赋税标准一向就没有定命,搞不好终究到手的赋税只够供应一千人,到时候京口镇恐怕就找不到前程。
邢夫人对于刘永锡“再借用一个月”的答复非常不对劲。
因为刘永锡现在署职京口副总兵的原因,现在他所领的这支人马也被称为“京口镇”或是“京口军”。
大师悲观地估计了一下,朝廷给了三千五百人的粮饷,但是支付赋税的时候必须到处办理,实际到手的能有三千人就非常不错了,搞不好只能拿到两千人的赋税。
固然邢营还是本来阿谁邢营,但是高杰与邢夫人对邢营的掌控力度正在渐渐衰减。
而武操江敌部下就刻薄多了,除了一石月粮以外,另有盐菜银两钱四分,别的对于老兵另有加米,多者每月加米五斗,少者加米也有一斗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