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编教材】[第1页/共2页]
至于北大出版社,临时不消周赫煊给钱。北大有本身的“门生银行”,门生银行里的钱,充足北大出版社前期开支。
“此事我当然支撑,请周先生放心。”叶企孙满口承诺道。
“想过啊,谁不想?”李书华无法地笑道,“可惜工程量太大,必必要有当局构造和推行。”
这些事情都需求钱,周赫煊以小我名义,垫付了1000大洋给“课本编撰小组”,用于传授们的平常联络以及预付稿费。又捐了2000大洋给北大科研部,他们购买质料和停止实验都需求费钱。
周赫煊说:“当局是顾不上了,不过能够联络清华那边,由清华、北大两所黉舍组建‘中国课本编撰小组’。传授们操纵课余时候,连络中国的真相,编出我们中国的理工科课本。这些课本编好后,我来卖力做推行,由北大出版部出版印刷。至于编者的稿费,能够一次性结清,也能够遵循遵循印刷量计算版税。”
像李书华他们这类理工科传授,又不能写文章和外出演讲赢利,每月只靠西席薪水度日。在动不动就拖欠几个月人为的环境下,他们很多连用饭都要找人乞贷,却还能对峙同时传授数门课程。
一起走马观花,周赫煊啥都没说。实在他感觉北大理科太多,理工科专业太少,较着偏得太短长了。
此时正值下课,周赫煊走到课堂里,顺手翻开一本《气体中的电流及电子论》课本。他惊奇的发明,这本书竟然是全英文的,不由问道:“北大物理系都是英文课本?”
隔天上午,周赫煊来到清华书院,连梁启超这些老朋友都来不及拜见,直接前去清华物理系。
他们如果去南边的话,随随便便就能改良糊口。之以是留着不走,是因为任务在身,舍不得丢弃本身的门生。
上午开完校务集会,周赫煊下午又接管钟观光的聘请,到黉舍各科系和图书馆、尝试室、标本室观察。
“有些冒昧了,不事前打号召就来。”周赫煊歉意道。
“教得过来吗?”周赫煊问。
一个不到30岁的漂亮青年欢迎了他,此人恰是清华物理系主任、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定人之一叶企孙。
但没体例,现在全中国的大学都是如许。
理科便宜啊,有教员有讲义就能搞定。理工科却很费事,各种尝试太费钱,一些初级科学仪器设备也奇缺。理工科的门生想要更进一步,那就必须留学,待在海内完整没法搞研讨。
周赫煊说:“不碍事的,人多力量大,只要肯帮手就好。并且我也不能让大师白着力,编课本是有稿费的,但愿孙传授能够支撑。”
来到物理系时,物理系主任李书华先容道:“物理系客岁有七位传授和讲师,不过因为各种启事,本年只剩下三位了,此中还包含我这个系主任。”
时候虽短,周赫煊却感觉格外充分,比他在天津做报纸写文章成心义很多。
李书华当即行动,把周赫煊的设法一说,其他几位物理教员全都同意。他们白日课程太多,底子抽不出时候来,编课本的活只能早晨赶工。
周赫煊此次在北大待了五天,帮着把北大出版部改成北大出版社,又插手了北大科研部的建立大会,最后牵头清华、北大两校合作建立“中国大学课本编撰小组。”
李书华解释道:“全都城是如许,理工科课本都是英文课本当家,中文课本为辅。”
周赫煊问:“只是北大如此,还是全中国的大学都是如许?”
等把事情全数搞定,周赫煊才有空去拜见北平的朋友,然后又跟章太炎一起去见大名鼎鼎的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