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失所望[第2页/共2页]
当时俺故乡吉林粮食极其丰富,松花江水道很深,江宽水大,航道极其便当,水流四通八达,能够直出图们江口,南往可到大辽河出海,北行从黑龙江出海。是以当时的吉林城,也就成了周边粮食的首要加工集散中间。厥后跟着吉林局设立,其航运才气极加强,更呈现了浩繁航运散商散户,放木的放木,运货的运货,非常繁忙热烈,从而加快呈现了金属业、建材业(土砖洋灰,水泥称洋灰),陶瓷业,木器业、造纸业,粮食业,制糖业,缫丝业,染织业,靴帽布衣制造业,毛皮加产业等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浩繁近当代企业,如雨后春草升,数日草已高普通的生长展起来。以俺故乡传统的烧锅业(酿酒业)为例,当时就有烧锅4o多座,其产销量之大可见普通。
188o年好官吴大澂接到上谕,在给老母亲的家书中说:“窃思俄人议约一事,不过以口舌相争,断无启衅之理;而各口边防不能不为预备。吉林为北口藩篱,非常紧急。以道员职分较卑,特晋卿衔,并加帮办项目,得与统兵大臣参赞机宜。”
至此,俺故乡吉林金银铜铁铝铅煤等兵人为本就全有了,建局根本已备,只差人和设备、技术喽。当时吉林周边更是山多林密,木料资本极其丰富,到处是大树大林,并且松花江水流全境,是极少的不冻之江,砍木入江顺水运,极其便当到江边,长木成串于江面,逆流而下入城来,这也是当时吉林一奇景。纤夫沿岸伴木引,江面圆木顺水行,大木成排又成队,浩浩大荡运木来。
由此可见,当时好官吴大澂对吉林的计谋职位是心领神会的。吴“本拟回籍探亲,因吉林事件紧急,未敢乞假”,是以获得慈安皇太后的奖饰:“忠孝本是一样”。在京师稍事筹办后,好官吴大澂于5月出京,6月出山海关,24日下午到达吉林省会(今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