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第1页/共3页]
至于这半年来提携后辈,在杨廷和看来不是为国拔才,而是为他李东阳的子孙后辈攒人脉。
其四,地盘兼并是个最严峻的题目,这导致朝廷收不上赋税,而农夫又承担沉重。应当停止天下性的地盘清查,鼎新赋役轨制,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减轻农夫承担。
王渊说了很多实际题目,有些是从王阳明那边听来的,有些是从沈复璁那边听来的,有些是乡试路途中就教商队秦把头所知,另有些是本身在穿青寨切身材味的。
其一,太祖天子定下的轨制,被粉碎得千疮百孔。马政、盐政、茶政别离如何如何,卫所轨制又如何如何,官田轨制又如何如何。
名列前茅的试卷,必须有一半以上阅卷官,将其判为一等或二等。
杨廷和随便一扫,便认出本身儿子的答卷。跟文风、内容无关,纯粹看笔迹便知,因为殿试不抄朱卷,全都以考生墨卷来评分。
王渊排在第九十八名,三个“○”,两个“△”,四个“丶”,四个“丨”、一个“×”。
但在李东阳看来,这是公私两便的事情,给本身捞好处的同时,还能为国拔才,何乐而不为呢?
杨廷和拿着王渊那份答卷,感慨道:“此人的卷子,一言难尽。”
卷子传到真正的吏部尚书杨一清那边,评分再次呈现窜改。
……
殿试文章有五个品级,别离用五种标记来代替,即:○、△、丶、丨、×。
丧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本身的,能够在致仕之前,留下更好的名声、更宽的人脉!
殿试有两天阅卷时候。
杨慎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必须给圆圈。邹守益的文章过分空洞,不讨杨一清喜好,但又确切很有程度,因而给了个三角形。
不管是从私交,还是看文章,杨廷和都给儿子画了个圈。他可不会用心避嫌,明显儿子写得好,却非要打差评的事情,杨廷和绝对做不出来。
第三名,邹守益,十一个“○”,三个“△”。
第二名,余本(会试第一百九十二名),十二个“○”,两个“△”。
并且王渊不但单举例,还会商马政鼎新以后,茶马贸易商品化能够带来的缝隙,切磋如何能把缝隙补上,制止官商勾搭钻空子。
直至看到王渊的卷子,杨廷和俄然皱起眉头。
现在又是甚么环境呢?
而大部分阅卷官,感觉王渊过分激进,他若当上重臣,必定将大明折腾得够呛。但总算规戒弊端,并且说得有些事理,因而随便给个三四等评分。
最后一天傍晚,东阁内扑灭蜡烛,大师把浮签扯开统计成绩。
另有,王渊以为应当增加失业,让流民能找到活路。起首要停止的,便是户籍轨制鼎新,答应小商贩在居住地落籍,一个户籍鼎新便能减少无数流民。
可惜户部尚书没参与阅卷,不然必定要给王渊一个大圈圈。
其三,寺人和赃官,剥削百姓,鱼肉乡里,群众苦不堪言,应当清算吏治。
试卷接着传到阁臣梁储那边,这位先生给杨慎和邹守益全数打圈。一样在王渊的卷子那边卡壳,几次浏览几遍,他漫笔点了一下,即判第三等。
当看到李东阳给会试前三全数画圈,杨廷和不由暗骂一声老狐狸。
第一名,杨慎,满分,十四个“○”。
这玩意儿底子没法评价,也没人如此写殿试文章。杨廷和左思右想,实在是拿不准,又因为儿子的原因,他不敢把分判得太低,干脆给了王渊一个三角形,即第二等。
这些都还不算甚么,最吓人的是,王渊提出实施分税制。即把一些税收列为国税,另一些税收列为地税,如许才气充分户部,让中心在关头时候有钱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