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颖川旧族[第2页/共3页]
“锵锵锵!”
荀灌娘嫣然一笑,浅浅眯着的眸子恰若一汪水月,极其娇媚,斯须,笑容寸寸尽收,淡然道:“君若不弃,灌娘何离。”说着,歪着脑袋瞥了瞥呆怔的刘浓,冷声补道:“世人皆言,男儿当思报国,焉知,万千衣冠尽南逃,至此醉卧烟柳,不思北归,宁无一个是男儿,君自南而来,灌娘唯愿目睹君败归江南,亦回……”悄悄一纵马缰,朝前奔去,脑后红绸随风飘荡。
刘浓身子一个趔趄,缓缓回顾,皱眉看了她一眼,摇了点头,卷袖闪入月洞。
“噗嗤……”
汝南,上蔡。
“哼,驾!”荀灌娘冷冷一哼,嘴角却弯起一抹笑,打马飞奔之余,心中暗笑:‘堂堂江东之虎、冠军将军、华亭侯,尚需人哄!’
刘浓道:“另有何人?”
闻言,荀灌娘俏脸一缓,提缰慢蹄,轻声道:“来者另有张氏、钟氏等,总计十余族,虽不及昔日颖川士族之三成,然若刘使君持诚以待,依灌娘度之,他日,或将至一半。”言至此处一顿,凝眉道:“切莫轻视,若可护颖川不失,涓溪融海,徐而不断。若非,荀氏亦……”说着,瞅了瞅刘浓,欲言又止。
荀灌娘娇喝,正欲出言调侃,却辩白出他嘴角的苦笑,心中顿时一暖,按着腰剑的雪指骤紧瞬放,秀眉一拔,眸子一眯,含笑:“女子,与男儿同乎?”
身后传来沉重铁履声,郗鉴未转头,指着邺城方向,沉声道:“石勒据三万雄兵于邺城,十余日便可抵锋至下邳,此僚屯邺城,于兖州而言,恰若芒刺在背矣!”
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无云,草海连绵至天涯,内里鸟起虫飞,激草拟浪翻卷,郗鉴身着戎甲,昂立于城头,眉宇凝重。
温婉儿见刘浓看来,竟生莫名怯意,眸子缩了一缩,朝着刘浓欠了欠身,继而,招手唤道:“刘侯,速来,速来……”话一出口即悔,掩嘴娇呼:“非,非也……”
稍徐,按着楚殇,快步走下城墙。
刘浓蓦地回神,缓缓侧首,凝睇着她,半晌未言,心浪起伏难以拂平。
茫茫粟海青一片、黄一片,颗颗饱满的粟粒坠弯了青杆,郊野间,四周俱乃持着长长草帚的农夫,他们在摈除黄雀、田鼠。
温婉儿瞥了一眼刘浓,仓促将‘刘侯’置放于马脖上,一夹马腹,飞奔疾走。
刘浓冷凛的神情蓦地尽收,露齿一笑,童心忽起,伸出一根手指头,朝着小伊威勾了勾,竟然问道:“汝乃,郭郡吏,亦或……刘侯?”
刘浓顿了一顿,淡然笑道:“荀帅莫怒,得荀氏借舟,刘浓已然感激不尽。明日,刘浓即提三千骑入许昌,拜见荀伯母。”
一只小伊威抱着坚果,沿着城墙石梯窜了上来,待至刘浓身侧,转动着麻豆大小的眼睛瞅了瞅,涓滴也不害怕,“嗖”的一声,跃至箭剁口,人立起来,捧着坚果朝刘浓弯了弯身,好似作揖。
熙熙攘攘的街头,飘来一束大红,荀娘子来得甚疾,待至近前,斜斜一拔马首,拉出一道半弧,刚好与刘浓并肩,身子尚未坐正,声音已然响起:“阿弟来信,颖川旧族由襄阳启程,指日便至许昌。”
太四兴年,七月初五,立秋,斗指西南。
“呵呵……”
“原是,刘侯。”刘浓表情大好,转眼之时,却见小黑丫骑着小红马,倚于城下松间偷窥。